毛熊老者見狀也很客氣的與他握了握手,甚至還擁抱了一下。
由於距離太遠,徐雲一時半會聽不清二者說了些什麼,只能看出雙方態度都很積極。
不過在見到老者的面容以及第一個出場的順位後。
他的心中隱隱冒出了一個猜測。
只是他沒怎麼見過對方真人,具體是不是還不太確定。
於是他輕輕碰了碰陸朝陽的胳膊,低聲問道:
“陸教授,這位莫非就是毛熊的那位.....波利亞科夫先生?”
陸朝陽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肯定道:
“嗯,我當初在普林斯頓聽過他的講座。”
徐雲儘管心中早有準備,但在得到陸朝陽的肯定後,整個人依舊為之一震。
居然是他!
波利亞科夫。
如果你在國內搜尋這個名字,百度出來的結果大機率是一位同名的毛熊飛行員。
安卓蘋果均可。】
但實際上。
在現今的物理學界,有一尊名氣更大的巨擘同樣也叫這個名字。
他就是亞歷山大·波利亞科夫。
比起這個中文名,alkexander polyakov這個名字應該更加廣為人知一點兒。
他在二維共形場論有著開宗立派級別的貢獻,1986年的時候曾經獲得過狄拉克獎章。
無論是普利雅科夫作用量還是共形自舉法,都是奠基性的工作。
他沒有獲得過諾獎,但這不是因為他不夠資格,而是因為諾獎更加看重於成果。
遑論他名氣和地位,他甚至要超過80%的諾獎得主。
知名物理學家朗道曾做過一個物理學家排名表,從0到5按照創造力的對數標定,或稱朗道標度。
朗道排名是對數座標,每隔一級相差十倍。
0流最高,5流最低。
朗道認為小牛是0流物理學家,無人能比,意為“神”
愛因斯坦則是0.5流物理學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玻爾薛定諤海森堡狄拉克費曼等人為1流,是頂尖物理學家。
3分則是“平庸的物理學家”。
4分則是“勤勞的笨蛋”——實際上,不少被評4分的物理學家拿過諾貝爾物理學獎。
例如早期的華夏知名物理學家趙忠堯,就是解釋硬加馬射線散射理論的那位大神,發現了正電子的華夏人,他也僅僅被朗道評為4分——他和安德森的成果只差了很小很小的一步,要知道,那可是1932年的華夏人。(趙忠堯先生的事蹟礙於篇幅不好在這邊多說,建議各位可以百度一下,華夏核物理的真正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勳有八個是他的學生,可惜去世時間早了一年,不然勳章必有他一份)
最後。
普通物理學家被定在5流。
意為“愚蠢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