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實驗廳面積加在一起,足足超過了四萬平米。
這種科研基地的通行條例很嚴格,如果沒有相關手續,即便是院士也很難去其他實驗室竄門。
因此在出了輔助通道後。
季向東便帶著眾人直截了當的奔赴向了試驗廳B。
不過在經過實驗室A2門口時,季向東猶豫片刻,還是對眾人透露了一個訊息:
“這裡可以給大家透露一個不算特別機密訊息哈,不出意外的話,過段時間具體多久不太清楚,總之是近期,天體物理這塊會有一個新成果產出。”
“新成果?”
潘院士有些好奇的看了眼自己的好基友,眼中冒出了一絲好奇,問道:
“老季,具體能說說嗎?”
季向東搖了頭:
“總之和星體演化有關吧,具體不讓說太多,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潘院士若有所思的哦了一聲,也沒多問。
作為目前國內量信方面的領頭人,他對於這些規矩還是很清楚的。
這麼多院士在場都不能說,那就確實是屬於機密型別了。
隨後季向東帶著眾人又走了一小段路,終於來到了一處通體銀白色的實驗室外。
這處實驗室入口有些類似迪迦奧特曼裡頭勝利隊總部的那扇門,高度兩米多,由兩塊對開合的金屬門板組成。
刷卡、虹膜、指紋解鎖後。
眾人很快進入了.
實驗室B1。
實驗室B1內部是個地面開闊但高度有限的封閉空間,層高估摸著也就七八米,地面則是個直徑50米左右的圓形。
更關鍵的是.
眾人踩著的這處地面,下方是透明的。
沒錯。
透明的。
透過透明隔層可以看到。
更下一層的區域裡安放著一個半球形的物體,物體外表上密集的分佈著一個個直徑三十厘米左右的小凸起——具體可以想象成一個吃飯的碗倒扣在桌面上,碗底蓋著一張紙,眾人便站在這張紙上。
至於那些細密的小凸起,有密集恐懼症的同學不建議想象.
開口介紹的依舊是季向東:
“如大家所見,這個裝置就是CJPLI專案中的PandaX分項,也是我現在在負責的模組。”
季向東一邊說一邊來到了地面中間,用力踩了踩透明的隔層:
“下頭就是我們使用的暗物質探測器,靶物質為4000噸的水基液體閃爍體,可以在可以在5σ的顯著水平上發現CNO太陽中微子。”
“4000噸的液閃,這在國際上都可以穩居前三。”
“例如意呆利Gran Sasso國家實驗室的Borexino中微子實驗,Borexino探測器的靶物質是278噸高純液閃+1000噸純有機溶劑緩衝區+2400噸超高純水。”
“雖然總質量和4000噸差別不大,但量級上卻和咱們差了最少4個檔位。”
聽聞此言。
一位拄著柺杖、頭髮有些花白的老院士舉起了手:
“小雞,你們這套裝置如果捕捉中微子的話,年捕捉量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