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傳到了《大唐雙龍傳》那另當別論
而李靖討伐突厥本身就是個找回玉璽的正常過程,徐雲穿過去似乎也不太合適——總不能讓他去牛頭人李治吧?
接著公元600年的之前,則是.
【公元330年前後】
寫到這個時間點,徐雲的表情頓時凝重了不少。
實話實說。
這是玉璽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
晉永嘉五年.也就是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十九年後。
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
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更為了宣傳自己的“神性”,石勒在玉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他們姓石,得到寶石,以後天命不絕。
這應該是玉璽歷史上最大的幾次改動事件之一。
接著又過了十幾年,玉璽隨著後趙的滅國傳到苒魏手中。
而苒魏的時期,便是赫赫有名的
五胡亂華。
這顯然是一個機率很高很高的時間點。
無論是社會複雜度,還是當時的時代背景,都無疑非常契合‘國運’的概念。
想到這裡。
徐雲便主動給公元330標註了一個星號。
隨後他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語道:
“天命石氏發生在公元三百多年,那麼再往前應該就是.”
想到這裡,他又寫下了一個節點:
【東漢末年,孫堅】
孫堅和玉璽的典故同樣傳播極廣,當時孫堅得到了玉璽,卻被眾多諸侯懷疑。
於是他便發了個毒誓,表示如果自己偷拿了玉璽,那麼必死於刀箭之下。
後來孫堅在和劉表的作戰中,被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射中,最後身亡。
同時考慮到三國時期的背景,這顯然也是個機率不低的節點——三國時期雖然沒有異族參戰,但卻幾乎時時刻刻都與國運糾纏不清。
從排序上來看。
東漢末年的機率應該比後唐略微大點,但較五胡亂華時期要低。
至於東漢末年再往前便是.
【新朝,王莽】
當時王莽篡漢,派手下安陽侯王舜向自己的親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傳國玉璽時,老太太大怒,將玉璽扔向金柱,使得傳國玉璽磕掉了一個角。
後來王莽將這個角打了個補丁,由此便有了金鑲玉的傳說。
更關鍵的是.
王莽這個人實在是太太太特殊了。
他的所有舉動在後世看來,幾乎完全就是一個穿越到古代的80後。
他先是在漢哀帝死後將9歲的劉衎捧上帝位來穩固自己的權勢,第二年改元,而且年號為元始元年。
而這一年的公元紀年恰巧是公元1年,東西方紀元從此就匯合在一起了
接著又進行了幣制改革——在那個用金銀珠寶做交易的時代,推行用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貨幣來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