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如此。
所以每年9月28那天都是大型互放鴿子現場,每年都有一堆學生或者高校咕來咕去......
而眼下這位小翁同學能在夏令營就斬獲多份offer,能力顯然非同一般。
至於她說的混吃混喝,則很明顯是一種凡爾賽。
徐雲上輩子寫的時候也經常用到......
隨後徐雲忽然想到了什麼,眨了眨眼:
“小翁,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朋友圈那篇《topi&nistry》的過稿時間好像是十月份吧?”
“對呀。”
“所以你不是靠那篇論文保的研嗎?”
“當然不是了。”
翁瑜婧飛快的搖了搖頭:
“我在大學的時候專業成績就連續四年前三了,然後還有sci三區一作兩篇,大化拿過一次國一,建模拿過一次國二——有這些成績不用那篇論文也能保研呀。”
“只是當時我還沒決定到底去哪所學校——原先想著要是論文沒過就去國科大,論文過了就來中科大,所以論文在最終結果這塊還是有些影響的。”
徐雲:
“.......”
好吧。
這位果然也是個真學霸。
也不知道是不是起了興致,翁瑜婧說完自己的情況後,又反過來對徐雲問道:
“徐哥,話說你也很了不起欸,之前你發的那篇《nucleic acids res》我在發刊後就拜讀過了。”
“利用體外蛋白表達和純化獲得兩個obp的高純度重組蛋白的思路你是怎麼想到的?連我老師都認為這一步實在是太精秒了。”
“哦,你說那一步啊。”
聽到對方詢問論文方面的問題,徐雲頓時也來了興致,解釋道:
“如果沒記錯的話,當時我認為obp26和obp40這兩個重組蛋白很適合做小分子熒光競爭性實驗,所以就讓我一個口氣很大的朋友去試了試,沒想到最後的結果意外的有些喜人......”
“那為什麼還要討論討論3,11二甲基正二十七烷2酮呢?”
“因為環化的那個氫相對來說會......”
二人就這樣在卡座上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了論文的相關問題,然後又衍生到了巰基–烯的精準合成以及其他一些問題......
一個多小時後。
翁瑜婧合上寫的密密麻麻的筆記本,眼中浮現出一絲感激與尊敬:
“徐博士,真的太感謝您了!”
“您不知道我被這些問題困了多久,不誇張的說,就連做夢的時候都在想著怎麼處理官能團的氧化態.....”
也不知是不是內心太過激動的緣故,翁瑜婧甚至用上了“您”這個敬稱。
徐雲聞言笑著擺了擺手,和這姑娘的交流也令他小有收穫:
“小翁,你客氣了,你的很多看法對我也有啟發呢。”
隨後他忽然想到了什麼,又補充了一句:
“對了小翁,有夏令營的offer在手,你過複試基本上不存在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