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顧群青頓了頓,留下了足夠的時間供眾人消化資訊,又繼續道:
“就牙膏產業生產狀況而言,受益消費水平提高,我國牙膏產量整體表現為波動增長趨勢。”
“2012年的時候,我國牙膏產量每年為47萬噸,而到了2020年,年產量已經達到了67.59萬噸。”
“而產量的直接反饋,便是.”
“在2020年,我國牙膏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約265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6.81%,今年大概能提升到接近300億華夏幣。”
說著,顧群青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感慨:
“各位,一年300億,這可是個大蛋糕啊。”
臺下眾人盡皆點點了點頭。
實話實說。
在徐雲當初提出為易安菌牙膏立項的時候,包括科大新創基金的負責人鄭祖在內,很多人的內心其實是有些不以為意的。
對於鄭祖這類人來說。
他們平時接觸的都是各種電子產品或者新興科技概念,對於日用品從未做過市場調研和了解。
當然了。
這也怪不了他們。
畢竟職能和視角不同——科大新創基金隸屬於中科院,風投的專案必然要更靠近高科技。
他們尋求的是更具壟斷概念的產品,牙膏這種相對低端的市場,確實屬於視覺上的盲區。
不過眼下聽顧群青這麼一說,他們才驟然發現.
原來牙膏市場,竟然會這麼龐大?
那可是三百億啊.
要知道。
國內路由器的市場才150億左右呢,君不見多少廠商玩命的去搞研發?
臺下的鄭祖轉動了幾下筆尖,內心若有所思。
自己合作過的生物科技企業不多,看來有必要再調整一下這方面的認知了
望著臉色各異的眾人,顧群青悄悄和徐雲對視了一眼,二者相視一笑。
計劃通.JPG。
鄭祖等人之所以會有此時的表情,其中固然有不瞭解市場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則要歸結于徐雲和顧群青早先的刻意引導——在今日之前,無論是徐雲還是顧群青,他們幾乎都沒怎麼提及過牙膏市場的問題。
徐雲只在當初的董事會上提了個想法,劃了一筆十多萬的基金做經費——十多萬能夠幹啥呢?
彷彿整個易安菌牙膏專案只是隨意立的一個小項,類似於刮彩票的行為。
如今時機一到,顧群青和徐雲方才真正露出了‘獠牙’。
至於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嘛.
自然是為了增加徐雲的威信了。
畢竟現實商場可不是或者漫畫,不存在所謂王霸之氣這種玄幻的東西。
徐雲雖然靠著吡蟲啉初步攏聚了公司人心,但與完全掌握公司的話語權還相距甚遠。
顧群青、田良偉、小榕這些和徐雲親近的人還好說。
但鄭祖以及其他一些新來的高管,對徐雲可能就未必完全信服了。
這屬於人之常情,20多歲的年輕人做公司老總,任誰多少都會有些想法——這種想法不是腹誹或者diss,而是很正常的質疑。
比如徐雲是不是靠著運氣才研發出來的吡蟲啉呢?
那種大家團結如同一家人,彼此親密有愛的情況,大多數時候都是童話。
想要把這種質疑打消,徐雲就必須要拿出其他能夠震懾眾人的成果——一次你能說是運氣,那麼次次還能是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