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時就有新的零冊被“考古發掘”出來,出現在圖書館、拍賣行、收藏家手中,乃至農民的家裡。
距離列位鮮為人同學看到這章最近的一次迴歸是在2020年7月7日,兩冊《永樂大典》在巴黎一家拍賣行現身。
它們拍出640萬歐元淨價,買主是一位中國藏家。
那是全球範圍內時隔6年再次發現《永樂大典》零冊——沒錯,再上一次《永樂大典》現世,發生在2014年。
而比起嘉靖副本的悽慘,永樂正本的‘履歷’則要簡潔許多:
自從副本重錄後,正本就不知所蹤了,如今傳世的大典全都是嘉靖副本。
沒錯。
現在沒有找到過任何一冊的正本。
永樂正本的遺失在後世被稱為中國書籍史上最大的疑案,還是公認的那種。
要知道。
那可是足足兩萬卷、一萬多冊的書啊。
如果被人劫掠,不可能沒有任何的蹤跡——侵略者們也是會寫日記或者記錄的,後世華夏國力強大之後,甚至連被帶到越南的7卷永樂大典都能找到記錄。
因此一直以來,史學界對於永樂大典正本有著三種看法:
第一。
它們在戰火中被焚燬了。
在一片石戰役慘敗後,李自成逃回燕京草草做了皇帝。
過了癮以後。
李自成就在宮內放了一把火,隨後逃走。
這把火將紫禁城燒燬大半,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沒有被燒燬。
《永樂大典》正本可能藏在或者放在紫禁城的某處,被大火直接燒燬了。
第二。
在戰亂中被隱藏在某地。
因為對於華夏古代知識分子來說,書籍是極為重要的。
很多古代讀書人死的時候,往往都會抱著自己喜愛的書籍,而不是兒孫。
在天下大亂、朝不保夕的時候,《永樂大典》極有可能被藏在某處。
比如當年的莫高窟,就是宋代敦煌一些高僧的藏經處:
當時很多漢族高僧在敦煌出家,寺內儲存了大量的書籍和經文。
西夏大軍入侵敦煌後,強迫僧人們離開。
僧人們無法攜帶眾多書籍離去,唯恐不認識漢字的異族軍人,焚燬文化瑰寶,就精心藏在山洞中。
隨後僧人們或者被殺,或者被驅趕,於是這個秘密一直沒有被揭開。
但書籍本身是不朽的,幾百年後藏經洞被人發現,大量書籍依然問世。
正常來說。
《永樂大典》這麼大規模的書籍存在副本,就是為了備份儲存的。
而以大明的制度來說,正本被放在金陵的可能性較大。
畢竟金陵是大明故都,還有一套留守政府的班子存在。
這些書籍可能藏在金陵某個秘密地方,同燕京的《永樂大典》副本異地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