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了嗎,馬丁學長。”
“........”
看著一位位在簽到表上寫下名字的學生,徐雲的心中不由冒出了一股成就感。
三個月前。
隨著柯南星的圓滿發現,格物社的名頭也在校內極其短暫的壓過了使徒社。
就像當初說的那樣。
這年頭的劍橋大學雖然帶著不少政治色彩,但追求自然科學的人卻也不至於全然絕跡。
像徐雲演示光速的那套裝置附近,幾乎每天都有一些人在重複著相同的實驗與計算。
只是比起那些研究古典學科、鑽研政治人情的群體。
自然科學的愛好者由於學科新興的緣故,一直沒什麼團結發聲的機會罷了。
因此在格物社成立並且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時。
幾乎在發現柯南星的當天夜裡,徐雲他們準備的填報表就被搶了個一乾二淨。
迫於無奈之下。
徐雲和老湯又商量著進行了第二輪擴招,接著透過比較詳細的稽核過後,才將格物社的人數終定在了一個數字上:
32。
也就是扣除小麥、徐雲、老湯、艾維琳和必然會入社的羅伯特·艾裡之後,格物社一共新招了27位成員。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
當初那位受老湯和艾維琳退社影響、最終沒有進入使徒社的未來知名音樂家、名字很好水文的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魯赫也在社員的名單之中。
按照他的話來說,那就是:
“在透過望遠鏡看到星空的一瞬間,我便被她的魅力征服了,遙望著彼岸的星空,除了距離,似乎就剩下了寂寞。”
“羅峰同學,我想看星星orz.....”
於是這位後世知名的作曲家,就這樣‘叛變’到了格物社。
至於今後他還會不會創作出《羅萊拉》和《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嘛......
這就得看他的畫風到底有多歪了。
保不齊他和小李一樣,會寫出類似‘至今思劉季,猶如水熊蟲’的句子呢?
在這種情況下。
整個簽到過程持續了大約半個小時。
待最後一人簽完名字後。
老湯合上表格,引著徐雲走進了建築中。
這棟建築是劍橋大學專門批給格物社用作佈置社團任務的活動中心,二層是個存放裝置的小閣樓,真正可以使用的區域其實只有一樓。
不過別看一樓只有一層,它的空間可不小:
它的佔地面積約在150平米左右,前方設立有一個講臺和五十多個座位。
必要時進行座椅擴充,容納個一百二三十人基本沒啥壓力。
畢竟後世標準的中小學教室才60平米,有些居然能塞進去八十個人——還tmd是帶桌子的......
後頭則是一張長方形的桌子,這是供社團管理層開會用的會議桌。
當然了。
這裡只是個活動室,沒法進行科學實驗。
如果社團需要做實驗之類的團建,相關地點則需要和學校進行報備——時代所限,這年頭所有大學有一所算一所,壓根就找不出真正的實驗室。
當初徐雲他們做陰極射線研究的那間屋子,已經可以算是目前的科研天花板了。
這種情況要一直持續到小麥建立卡文迪許實驗室,各所大學才會意識到現代實驗室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