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法拉第的允諾後,徐雲也就不藏著掖著了,乾脆利落的說道:
“法拉第教授,根據肥魚先祖的研究,陶瓷在正常情況下,確實做不到通電時產生拉伸或者收縮。”
“但如果透過某些技術手段進行處理之後,它便可以用於這種特性。”
“肥魚先祖將這個過程稱為.......”
“極化!”
眼下法拉第等人已經測量出了電子的荷質比,電荷這個概念更是已經出現了上百年。
因此徐雲便直接拿起圖紙,解釋起了原理:
“法拉第教授,您應該知道,從理論上來說,陶瓷內部的電荷分佈應該是雜亂而無規律的,對吧?”
法拉第點點頭:
“沒錯。”
徐雲便繼續道:
“而要讓陶瓷發生拉伸或者收縮,那麼我們便要保證它內部存在一種規律。”
“也就是平衡狀態下電極有平衡電極電勢,而不平衡狀態下電極也有一個電極電勢。”
“能保證二者長期存在一個恆等值的效應,便是極化,這個做法需要很高的電壓以及其他一些手段......”
法拉第這次花了點時間思考,方才繼續點起了頭:
“原來如此...我大概懂了。”
“這就好比電荷已經到達了電極處,但得電荷的物質還沒來得及去拿,於是電荷便積累了下來,電極也因此偏移了平衡電勢。”
“發生電極反應時,電極電勢偏離平衡電極電勢的現象就是極化,羅峰同學,我說的對嗎?”
徐雲微微一怔。
下一秒。
一股酥麻感從尾椎升起,直竄頭皮。
艹!
1850年真的到處都是掛壁啊......
自己不過只是從表象解釋了幾句,法拉第就一眼看到了本質,這你敢信?
極化。
這個概念哪怕在後世,都是個解釋起來很複雜的概念。
涉及到了過電位、交換電流密度、雙曲正弦函式型等一大堆範疇。(推薦查全性院士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和北航李狄的《電化學原理》)
再深入下去,還會涉及到瞬時電場向量、時變場以及Jones向量.....也就是完全極化波等等。
至於壓電陶瓷的極化,則是與陶瓷內部的各晶粒有關。
這些晶粒具有鐵電性,但是其自發極化電疇的取向是完全隨機的,宏觀上並不具有極化強度。
不過在高壓直流電場作用下,電疇會沿電場方向定向排列。
而且在電場去除後,這種定向狀態大部分能夠被保留下來,從而令陶瓷呈現壓電效應。
徐雲目前只能解釋到‘電荷’這個範疇,甚至連‘電子’這個層級都不能太過深入。
但縱使如此。
法拉第也一眼看到了這個區間內最極限的真相。
實在是太可怕了......
不過想想他的貢獻,這倒似乎也挺正常的——這位可是憑藉一己之力,推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大門的神人來著。
如果硬要搞個排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