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用巧合倒也能解釋過去......
想到這裡。
法拉第雖然心中還有猶疑,但依舊緩緩收回了目光。
看著重新將注意力放回真空管的法拉第,徐雲不由輕輕舒了口氣。
還好還好,這次總算是糊弄過去了。
雖然從理論角度上來說,銅板、鋅板都可以激發出這個特殊射線。
但這些材質的激發條件比較複雜,最少需要一個高壓發生器。
高壓發生器這玩意兒雖然不難找,但想要將它合適的加入陰極射線的研究過程卻不是一件易事。
一旦等到法拉第等人發現其實不需要高壓發生器就能生成陰極射線,那麼很容易便會將神秘射線的出現原因懷疑到自己身上。
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實際上。
徐雲這次也確實沒有引導法拉第等人發現新射線的打算,他的預期目標其實到陰極射線就完事兒了。
結果沒想到他費盡心思的將歷史往前推了一小步,小麥這個二愣子...或者說氣運之子,傻乎乎的再將歷史往前踹了一腳......
雅文庫
沒錯。
氣運之子。
為啥要這麼說呢?
原因很簡單。
小麥發現的這種光不是其他東西,正是赫赫有名的.......
X射線!
歷史上X射線的發現者是威廉·康拉德·倫琴,他發現X射線的過程被記錄在了小學(還是中學忘了)課本上。
那是在1895年11月8日的傍晚,倫琴例行開始研究起了陰極射線。
當時為了防止外界光線對放電管的影響,也為了不使管內的可見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間全部弄黑,還用黑色硬紙給放電管做了個封套。
為了檢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給放電管接上電源,他看到封套沒有漏光而滿意。
可是當他切斷電源後,卻意外地發現一米以外的一個小工作臺上有閃光,閃光是從一塊熒光屏上發出的。
然而陰極射線只能在空氣中進行幾個厘米,這是別人和他自己的實驗早已證實的結論。
因此倫琴做出了一個判斷:
這不是陰極射線,而是一種新射線。
後來倫琴經過反覆實驗,最終確定了這是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便給它取了個名字:
X射線。
再後來,一個經典出現了:
某天他夫人到實驗室來看他時,他請她把手放在用黑紙包嚴的照相底片上,然後用X射線對準照射了15分鐘。
顯影后。
底片上清晰地呈現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結婚戒指也很清楚。
許多人時隔多年,都對倫琴夫人的那張手骨照片印象深刻。
後來倫琴還憑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了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
但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