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爾霍夫見說臉上露出一絲遲疑,猶豫著道:
“法拉第教授,擷取真空管倒是沒問題,可這樣一來,我們費盡心力製備的真空度就會受到影響了......”
很早以前提及過。
蕭炎管...或者說魔改版的蓋斯勒管在構造上有些類似克魯克斯管。
為了便於實驗觀察,這種真空管是可以從中間擰成兩節然後增加長度的。
例如勒納德實驗用的真空管,曾經被補長到了1.3米長。
所以單獨將真空管擰成兩段的做法並不奇怪,為了再增加一部分管身來方便觀察嘛。
但像法拉第所言擰開後不增加管身、而是直接隔空十厘米相對的做法,無疑就有些令人費解了。
因為真空管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創造真空環境,一旦兩節管身裸露在空氣中,必然會導致真空度嚴重下降。
真空度一下降,陰極射線就不好出現了。
面對基爾霍夫的疑問,法拉第朝他擺了擺手,說道:
“古斯塔夫,你先這樣去做吧,我心中有數。”
眼見法拉第堅持這個做法,基爾霍夫心中雖然費解不已,但也只好乖乖照做:
“明白了,法拉第教授。”
法拉第這次交由劍橋大學制備的‘蕭炎管’足足有二十多根,因此基爾霍夫很快便準備好了法拉第所需要的全新裝置:
一根真空管被從中分成了兩截,彼此相距十厘米。
它們的外部依舊用導線連線著迴路,保證陰極和陽極能夠連通,不會出現短路。
同時法拉第在陽極那端的截口處放上了一個熱電偶,用以觀察資料。
一切準備就緒後。
法拉第再次開啟了電源。
過了幾秒鐘。
陰極處例行出現了一道藍白光,並且伴隨著兩三塊暗區。
不過隨著光路的行進。
當光線離開陰極截口,與空氣相接觸時......
藍白光只前進了三五厘米,便在空氣中徹底消散了。
與此同時。
法拉第看了眼熱電偶,上頭清晰的顯示著溫升數值:
0.00007。
這是一個相當小的數字。
根據溫升轉換的公式簡單計算,可以說幾乎沒多少陰極射線抵達陽極一端。
截口處尚且如此,就更別說陽極末端了。
見此情形。
法拉第關閉開關,與高斯和韋伯對視了一眼。
三人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出了一股凝重與興奮。
這次對照實驗無論是現象還是熱電偶的數字反饋,都清楚的說明了一件事:
陰極射線在空氣中的穿透力要比他們預想的更弱,能行進個幾厘米都算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