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秒鐘。
屋內忽然響起了法拉第的聲音,語氣中帶著強烈的急促感:
“麥克斯韋,開燈,快開燈!開完燈後你留在原地!”
啪。
小麥乖乖照做。
待屋內恢復光線後。
法拉第一個箭步便竄到了陽極附近,身手矯捷的壓根不像是個59歲的小老頭,看上去跟59改似的。
來到桌邊後。
法拉第半蹲在桌沿處,目光死死的盯著陽極末端,臉色凝重如水。
先前提及過。
徐雲給出的真空管圖示比正常真空管魔改了許多,陰極與陽極都是用金屬薄片構成,各自填充在試管的頭尾。
也就是說。
陰極射線在從陰極發出後,會被陽極的金屬板給擋住光路,從而消失。
另外在剛才的研究過程中。
法拉第為了確定射線從哪端發出,還曾經用過一個內建的小木片來阻擋光路。
這個小木片直徑也就一厘米多點,厚度甚至連一毫米都沒到,但依舊輕鬆的阻隔了陰極射線的穿透。
也就是說陰極射線的穿透力並不強,光路很短——這還是在真空條件下的特性,空氣中必然還要弱化不少。
但問題是.......
剛才出現在花瓶外部的那個光斑,距離陽極的距離足足有兩米以上!
想到這裡。
法拉第再次看向了小麥,說道:
“麥克斯韋,關燈!”
麥克斯韋點點頭:
“明白!”
啪!
屋子再次恢復了漆黑。
與此同時。
花瓶外部再次出現了一個圓圓的光點。
而比起在場的其他人,就站在真空管邊上的真空管看的清清楚楚——
光線的來源,赫然便是.....
真空管內的陽極!
1850年12月26日。
近代的科學史先是在劍橋大學的這間實驗室內,暫時不為人知的前進了一大步。
接著又被一個叫做麥克斯韋的蘇格蘭小夥從背後竄了一趔趄,晃晃悠悠的向前又走了三步。
...........
注:
七夕節苦逼一個人碼字,求點月票安慰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