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1850年的裝置卻做不到後世那般全機械化,在1870年之前,抽取真空的方式只有兩種:
往復真空泵或者油封式旋轉真空泵。
前者的原理是利用泵腔內活塞做往復運動,透過人力引動泵腔將氣體吸入、壓縮並排出。
因此又稱為活塞式真空泵。
油封式旋轉真空泵則是利用油類密封各運動部件之間的間隙,減少有害空間的一種旋轉變容真空泵。
相對而言,後者的效率要高一些。
不過油封式旋轉真空泵需要用到氣鎮裝置,準備和操作環節都比較繁複,因此法拉第這次還是選擇了往復真空泵。
“嘿咻,嘿咻!”
看著跟鉗工扭螺絲一般轉動把手的基爾霍夫,徐雲忽然想到了老蘇副本中的驢兄......
話說回來。
等到自己迴歸現實,那頭從五洲山買回來的母驢也差不多該送到學校了。
到時候能壓榨....咳咳,使用的勞力,就又多了一頭。
真好啊.....
就這樣。
大概過了五分鐘左右。
基爾霍夫停下手中的動作,一邊喘氣一邊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對法拉第道:
“教授,水銀都抽出來了,穩壓計始終顯示正常。”
法拉第點點頭,說道:
“辛苦你了,古斯塔夫。”
接著他示意黎曼去將窗簾放下,將光線盡數遮蔽。
他自己則走到了桌子的左側,摸索片刻,按下了某個電源開關。
很快。
隨著電源的開啟,外部線圈開始放電,放電管兩極的電壓開始增大,管內出現了電動勢。
而在肉眼無法看到的微觀世界。
無數從陰極發射出來的電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向陽極運動。
它們在間隙的中間遭遇殘留的空氣分子阻隔,經過一系列碰撞產生了大量新的電子和正負離子。
由於電子運動的速度很快,因此電子大量集中在前進方向的前部。
而正離子則留在後部,並在管內形成了電子和正離子構成的集合體——這種集合體在後世有個名字,叫做電子崩。
與此同時。
也有大量的離子發生了其他變化:
它們在管中複合為了正常氣體原子。
上輩子是離子的同學應該知道。
所謂離子複合,其實就是指電子返回正離子的過程。
當電子返回原子時。
會把它攜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發射出來。
隨著電子崩向陽極移動,其中的電子和正離子越來越多。
這一方面改變了放電間隙中的電場分佈,同時又使得崩頭崩尾中的電荷削弱了電子崩內部的電場,使其複合作用增強。
電子與正離子的複合會產生大量的光子,而光子作用在後部的氣體上,使得這些氣體出現電場電離。
接著又產生第二個電子崩、第三個電子崩。
每個電子崩的頭部和尾部分別向陽極和陰極發展,最後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