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他身邊的助手沒有再報出座標,而是語氣有些激動的說道:
“狄利克雷先生,所有觀測記錄都已經計算完畢了!”
狄利克雷聞言一愣。
旋即他猛然抬起頭,看向周圍。
果不其然。
現場所有的同行此時都已經放下了筆,黎曼正在逐一匯總著他們篩選出的觀測記錄。
見此情形。
狄利克雷心中絲毫不覺輕鬆,而是愈發緊張了起來。
很明顯。
眾人一個晚上努力計算的成果,已經到了最終核驗的階段了。
到底能不能找到那顆“柯南星”,盡皆在此一舉!
隨後黎曼將收繳好的檔案搬到了高斯面前,恭敬說道:
“老師,一共218份記錄,都在歸納好了。”
高斯朝他點了點頭,示意他放到自己面前。
在此前的軌道辨識過程中,高斯一直在邊上坐著養神,沒有參與計算過程。
這並不是因為他已經年邁無力,沒法參與計算過程。
而是因為現場包括徐雲在內,目前有能力透過偏差座標計算冥王星軌道方程的,有且只有高斯一人而已。
當然了。
或許未來的小麥和黎曼也能做到,畢竟一個推匯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另一個鼓搗出了黎曼猜想。
但目前他們都只是青春版,還沒完成版本更新呢。
至於徐雲嘛......
說實話。
除非給他幾天的時間慢慢推算,否則他也拿這些資料沒有辦法。
畢竟若真是那麼簡單,冥王星早就被人發現了。
徐雲能做的就是在其中一些資料上略微加以改動,把後世公認的修正值給新增進去而已。
在所有文件都放好後。
高斯拿起筆,沒有任何施法前搖,直接在座位上開始了演算。
只見他先是在紙上寫下了一道公式:
y行= cosad行/d地cos(ω行/ω地a。
z= 4.25 × 10(0.37πcos(360a
x=a。
y = cosa 15a,z = 4.25×10(0. 37πcos(360a。
這個方程很簡單。
就是在雙波動座標軸下,系內行星相對地球赤道某點的波動式螺線運動方程。
接著在引入另一組結構式,加入已知的長期項就可以正式進行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