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伕飛快的嘬了幾口煙桿,完事後將杆頭朝車轅一扣,麻利的一揮馬鞭:
“駕!”
.......
一般情況下。
一個國家在教育方面,通常都會擁有一所用首都名稱直接命名的高校。
例如華盛頓大學啦、燕京大學啦、巴黎大學啦等等。
但英國卻不一樣。
倫敦大學在英國並非指代某所大學,而是一個由十幾所大學一起成立的大學行政系統。
官方稱謂叫做‘公立大學聯邦體’。
真正能代表傳統‘倫敦大學’概念的,一個讀起來有些拗口、甚至有些low的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
這所大學成立於1826年,後世全球綜合排名在1020之間,位次倒是對的上它的定義。
當徐雲來到倫敦大學學院門口時,正值週日上午禮拜結束,不少學生剛剛返回校園。
隨後徐雲依舊讓車伕等在校外,自己隻身一人走進了倫敦大學學院。
比起劍橋大學的精尖化方針,剛剛建校不過24年的倫敦大學學院無疑更加貼近後世對於大學的認知:
今年倫敦大學學院招錄的新生足足多達1800人,全校本科生加研究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7000名。
等到1880年,它還會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所在讀生破萬的大學。
當然了。
以如今英國的人口和教育普及度來說,一所大學想要擁有超過7000的生源其實相當困難。
因此倫敦大學學院在建校之初,便搞了個騷操作:
允許擇校生報考。
擇校明面上是指“低於最低錄取分數線、但有強烈學習慾望”的學生,實際上所有人都明白,這種生源說白了就兩個字:
買分。
而且倫敦大學學院的擇校有多離譜呢?
它在1844年的招錄線是364分,擇校生最低分是66......(只找到1844年的資料)
所以比起劍橋大學的學習氛圍,倫敦大學學院校內的情況則要複雜的多。
甚至相當貼近一些日漫的設定,例如某些貴族團體、校內霸凌等等。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2004年,才被倫敦大學學院以精尖化培育的名義給取締。
就像某寶曾經假貨橫行、小馬哥曾經裝妹子聊天一樣,哪怕是頂尖大學也有不少的黑歷史......
當然了。
倫敦大學學院雖然生源參差不齊,但校內環境還是非常宜人的。
它地處倫敦市區,由英國官方出面籌建,所以建築風格上帶著濃郁的皇家氣息。
看起來與其說是大學,不如說更像是一座園林。
徐雲一路上邊走邊問,花了足足快半個小時,才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倫敦大學學院醫學部。
倫敦大學學院的醫學部是英國最大的醫學院之一,後世一年只會招錄300多名本科生。
順帶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