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是1819年生人,一鴉的時候才21歲,剛剛和維多利亞女王結婚。
同時他在1861年就英年早逝了,晚年還得了嚴重的胃痙攣。
所以二鴉的一些事情他也幾乎沒怎麼參合。
因此他的身份令他註定會是侵華戰爭中的獲利者,但卻算不上幕後決策者或者劊子手。
從個人情感的角度上來說。
徐雲至少不會排斥和他打交道,這在如今的英國上層建築中實在是太少見了。
眼下的阿爾伯特更是不過31歲,便成為了劍橋大學的校長。
如果徐雲沒記錯的話......
他的任期應該會一直持續到1854還是1855年來著。
也不知道自己在副本的這段時間裡,有沒有機會和阿爾伯特見個面?
當然了。
考慮到阿爾伯特主要還是以掛名為主,這種事情估計得看運氣,短期內估計不太容易。
如今真正負責劍橋大學校內事宜的人物,應該是執行校長和各個學院的院長——其中後者的權力在校內甚至還要更大一些。
其中眼下擔任三一學院院長的是威廉·惠威爾,一位1794出生的英國人。
威廉·惠威爾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算大,甚至於你在詞條中都很難搜到他的詳細履歷。
但這位有個很特殊的地方是......
只要人類不滅亡,科學史就不會忘掉他的名字:
首先,他提出了歸納法,倡導歸納科學。
其次嘛......
科學家這個詞,就是由威廉·惠威爾在1840年命名並且提出的。
光這一成就,就可以讓他躺贏到人類文明史的終焉了。
隨後在湯姆遜的引導下,徐雲和小麥走進了建築一層。
與後世類似。
這棟建築作為教務辦公的綜合體,一層的入口處同樣設立有一個類似訪問處的前臺。
今日負責值班的是一位滿臉雀斑的年輕男子,胸口帶著三一學院的校徽,原本正坐在位置上認真的看著書。
湯姆遜見說走到他身邊,食指蜷曲在桌上敲了幾下,打招呼道:
“下午好啊,維爾納。”
名叫維爾納的年輕人下意識的抬起頭,看清湯姆遜後立刻放下書站了起來:
“湯姆遜先生,您回來了?”
湯姆遜瞥了眼桌上的《國富論》,朝他點頭致意:
“嗯,剛回來,院長他現在有空嗎?”
維爾納隱蔽的朝他投來了個眼色,壓低聲音道道:
“普萊姆教授在裡頭呢,所以湯姆遜先生,您還是等等吧。”
“普萊姆教授?”
湯姆遜眨了眨眼,轉頭對徐雲和小麥說道:
“看來我們來的真不是時候。”
隨後眼見徐雲和小麥有些茫然,湯姆遜便向他解釋起了前因後果。
普萊姆是目前劍橋大學唯一一位專門講授政治經濟學的講席,他早在1816年便進入了劍橋大學,資歷還是非常豐厚的。
不過由於劍橋大學早期的教學偏向,普萊姆的工作方式有些特殊:
早期的時候他沒有固定工資,需要向學生收取費用才能獲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