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皇后心中有一些無奈。
回到了寢宮之後,就寫了一封書信,讓人交給了使者,讓他們送給太子劉據。
她知道,這封信,肯定會經過劉徹之手。
不過,她也不為此而害怕什麼,因為她只不過是一個母親,一個想要自己的兒子可以成才,可以成熟,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劉徹看完了這封信,也沒有說什麼,還是讓繡衣使者,直接把信送到了劉據的手中。
已經處理完了徐州的以工代賑,獲得了百姓們的一致擁戴和感激的劉據,也是第二次享受這種被萬民所敬仰的目光和待遇。
此時此刻,他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大英雄。
直到,他收到了來自於繡衣使者的一封信。
看完之後,心中那股英雄氣概,頓時沒了。
衛皇后對於他的所作所為,有一些失望,作為大漢的太子,他未能做到事事都應該親力親為,而不是讓自己的東宮屬官去做哪些事情。
他應該親自下田地,親自和農戶交流,親自去耕地,這樣,才能知道百姓之疾苦。
衛皇后並沒有說明,劉據什麼事情都聽從自己的屬官,聽從霍光等人的指點,並且只是坐在府內,或者是去各種宴會,和那些當地的世家大族交好,這樣做,觸動了劉徹的心。
畢竟現在劉徹還沒有完全放權,劉據這樣做,就有一些想要掙權了。
這也是衛皇后最為擔心的一點。
劉據看完之後,手腳冰涼,在離開徐州,前往荊州之後,立即就開始事事親力親為。
大部分事情,也都是自己瞭解,能夠讓屬官去做的,那就讓屬官去做。
但是很多事情,他也要親自來。
霍光也從中看出來,應該是衛皇后或者是說,這大漢天子出手了。
他雖然年少,可是以霍光的智慧,他自然很快就明白過來。
至此,也就很少主動性地給劉據建議,而是聽從於劉據,他叫做什麼就做什麼。
給的一些建言,那也都是比較中肯,而不是以前,直接說服對方,按照他的想法來做。
自己是有大才,那也要保住自己的命才行啊。
……
“沒有想到小光的反應也不慢。”
衛青看完了書信,對於霍光能夠想到那一點,而感到佩服。
才剛剛及冠不久,就能夠和大漢的天子掰手腕,當真是不一般啊。
霍去病回道:“小光從小就很聰明,只是,這性子多少有一些執拗,他要做的事情,就必須做成。”
“我擔心……。”
衛青則是安慰道:“沒事,我們現在還活著,就能夠慢慢地培養他,也能夠護他周全,他也不是那種不知人情世故之人,能夠很快反應過來,開始藏拙,也必然知道我們這位陛下的心思。”
“關鍵在於,有時候啊,我們知道了,卻不能真的就表現出來。”
“伴君如伴虎,有時候需要我們聰明,有時候,卻需要我們不聰明。”
霍去病點點頭,覺得衛青說的很對。
就像是他,其實也知曉人情世故,但是陛下需要的是一個一根筋的少帥,他也就必須一根筋,醉心於戰場,而不是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