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了揮手讓這些護衛讓開,楊帆上前一步問道:“老人家是否有事找某?”
見到楊帆親自上前搭話,這名老人激動地道:“老漢乃一介草民,叫陳三,當不得忠義伯如此稱呼,伯爵直接叫我陳老三就行。”
接著撲通一聲跪下含著淚感謝道:“老漢一家受災以後衣食無著,得伯爵活命之恩,我們父子如今在工坊幹活,不僅有了住處,而且還有糧食與銀錢,伯爵乃菩薩在世,請受老漢一拜。”
說完在青石板上砰砰磕了幾個響頭。
這倒把楊帆整的有些懵了,這個老人有些不講規矩呀,一言不合就下跪。
自己一個小年輕,讓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磕頭,真有些不是滋味。
正想趕緊扶他起來,只見街道上的人群呼啦啦的跪了下來。
忠義伯仁德,請受某楊……
多謝恩公活命之恩……
忠義伯長命百歲、公侯萬世……
陳三身後的一群人,不知是誰起的頭,突然紛紛像風吹浪乳一般,全都跪下不斷對著楊帆磕頭。
“大家快起來……”
這下讓楊帆有些慌了神,一邊扶起靠近他的幾個人,一邊喊道。
只是剛把這人扶起,那人又跪下,這些根本不聽勸,看到這幅場景,楊帆沒有再扶起他們。
聽著這些讚頌之詞,望著眼前一片片向他磕頭感恩的百姓,楊帆只覺得有一股熱血直衝心頭。
大唐的百姓是最勤勞的,也是世界最善良最懂得感恩的人。
他們才不管誰當皇帝,不管這個國家的名號是什麼。
他們只有一個最簡單最樸實的願望,吃飽穿暖。
誰讓他們吃飽飯,誰就是他們的恩人,誰能讓他們吃飽飯,誰就是他們的天。
忠君愛國,在他們眼裡一文不值,他們都是一群泥腿子,他們不懂,也不想知道。
只是清楚誰給我飯吃,給我屋住,我就死心塌地的跟誰。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力捧李世民為一代明君的原因。
因為李世民能讓更多的百姓吃飽飯,所以百姓們就挺他,史學家們挺讚美他。
至於弒兄奪嫡、逼父讓位,殺弟奪妻、霸佔弟媳,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事,與他們毛關係也沒有。
只要你讓我們吃飽飯,你就是明君、你就是千古一帝。
什麼道德仁義、禮義廉恥,都不及一頓能活命的米飯、一處遮風擋雨的房屋。
百姓就是這麼樸實、就是這麼純粹,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李世民如同漢靈帝一般,只懂得吃喝享樂,弄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你能想象得到史料會如何抨擊他。
幸運的是,他知恥而後勇,展現出了勤政愛民的一面,讓大多數的百姓吃飽了飯。
因此他所做的一切錯誤都能被說成情有可原,一切汙點也只人無完人的瑕疵。
所以根本不用他更改史書,老百姓就已經替他說話了,甚至還為他歌功頌德。
人孰無過?只要是為了絕大部分人好,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好生活,即使是道德上有些缺陷,也是可以原諒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道德上渣得一塌糊塗的李世民,卻能成了千古一帝的原因。
此時的楊帆,這才有了深深的感觸。
想到這兒,楊帆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又沉重了一分,他不知道,自己小小的臂膀能扛起多少百姓的期盼。
但他知道,在他能力範圍之內,以後當會盡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