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姐姐們為了自己讀書,不顧各自家裡的困境,鼎力相幫,韶雲的心裡很感動,他默默地記著姐姐們的情誼。
韶雲作為一個高中生,處在一個自身的心靈世界,無人知曉的內在狀態。他有自己的夢想和渴望,而作為社會人,一方面,他在學校是一個學業成績平平的學生;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愛寫詩、文章也不錯的大男孩。
學校裡不管在女生當中,還是在男生當中,韶雲還是普遍受歡迎的,雖然話不多,但為人誠懇仗義,而在家庭中由於是老小,總能在許多方面得到大家庭的照顧,特別是母親的關愛。
家庭的困境並沒有阻礙他的夢想,和為夢想而努力的家人們,聽著幾個女兒願意為上學的弟弟付出,母親停止了哭訴,用手背手掌擦拭著臉上的淚水,韶雲僵硬地走過去拉著母親的手,這一刻他更像個孩子。家庭的困境需要大家努力,在慢慢消化對父親的悲傷中緩過勁來,沉重的心依然在外邊的風雨中沉浮著。
雨像瓢潑一樣嘩嘩地傾倒著,風吹著樹梢發出犀利的哨子聲,大地和村莊都在雨霧中哭泣著,是老天的悲哀也是韶雲的悲泣。
一家人商量過後,決定把耕牛先賣掉,換一頭小牛養著,一來可以騰出一部分錢還債,二來,小牛養著開年也能下地幹活。
父親走了沒人使喚耕牛,家裡的農活只能靠姐夫幫手,不然種不下來,大哥獨立出去,還要找點副業填補家用,兩個孩子要花錢的地方多,困難也不小。好在分開後,家裡的土地由母親和姐姐種著,秋午二季還是有不少的糧食收成,困難難不倒勤勞的農民。
韶雲暗下決心,每個週末回來幫著幹農活,眼看著母親的身體日漸衰老,體力和精力都不好,自己一個無用的書生,怎麼忍心看著她操勞而無動於衷。
姐姐看大家都平復下來,就忙著去廚房做飯,沒有父親的日子,一大家人還要堅強地活著,韶雲牽著母親的手,撫慰著她那受傷的心,娘倆拉在一起的手感受著彼此的溫暖。心靈的傷在慢慢地癒合中。
“雲兒,明天你就回學校吧,都耽誤你好多天的課了,你爸走了,去享福去了,你好好唸書,別想別的。家裡有我和你姐呢,別擔心。”母親在韶雲的耳畔叮囑著。
韶雲應著,在心裡希望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擺脫困境,既能不耽誤讀書,又能幫到家裡。
好幾天沒有吃過正常飯的一家人,在大姐的吆喝下,聚在一個大桌子上,每個人都很沉重,家裡缺了一個最重要的人,看著碗裡的粥,沒有人能順利地嚥下去,都哽在喉嚨口,兩個尚未懂事的孩子,邊吃邊問:“爺爺哪去了,怎麼不來吃飯,等會被我吃光了,吃完飯我還要找爺爺,喊一二一,殺鬼子呢。”一句童語說的大家更加難以下嚥。
知趣的大嫂,趕緊把兩個孩子連著碗筷一起領走了,桌子上的人面面相覷,“吃吧,媽,再不吃身體會受不了的,日子還得過呢,弟弟快吃,明天趕早讓你姐夫送你去學校。”大姐無形中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
幾個姐姐中,大姐受的苦和罪最多了,打小,父親在部隊上,家裡就母親和三姐妹,那時候沒有吃的,村裡的人趁著黑夜,都跑到很遠的地方拔胡蘿蔔回來充飢。家裡沒有男孩,大姐跟著村裡的人,黑夜去拔蘿蔔,由於力氣小,加上天黑,被人趕著跑。回來的時候鞋子都沒有了,赤著腳帶回來胡蘿蔔給家裡的妹妹吃。
為了家庭她不怕苦不怕累,總能給人一種力量。家庭遭受苦難時,她毫無怨言,默默地付出一切,把家人向岸邊拉,從來不會抱怨一句,這種品德是韶雲永遠牢記的。
一家人坐在桌子邊,聽著外邊的雨,各自想著心事,最不善言語的二姐,看著大家不出聲,也不敢說話,但她知道疼母親,就端著碗走到母親面前:“媽,吃飯,大家都吃。”母親看著面前這個打小被自己扔在老墳灘上,忙著幹農活,被一陣怪風掃著,就此有點腦子不好使的女兒,一陣心酸,為了這個女兒,父親活著的時候總是會教訓姐夫,怕他欺負姐姐,如今父親走了,姐夫再欺負腦子不好的姐姐,再也沒有人管教了,想著想著就忍不住淚水泉湧:“二子,你吃吧,吃飽,過雨天就回家吧。”
在母親的目光中,二姐吃著碗中的粥,她的悲傷來的遲鈍,或許這是她的福氣,一個生存的本能,餓了就拿著菜刀爬到榆樹下,颳著樹皮充飢的姐姐,求生的慾望是強烈的,但對家人和親人的愛是真摯的。
在幾個姐姐的勸慰下,母親進了食物,虛弱的身體有了一點能量,她勉強自己為韶雲收揀著物品,催著韶雲儘早回學校讀書。
姐夫在雨停的時候,幫著家裡送走了辦喪事借來的用品,忙前忙後,村上醫療室的事情都顧不上,第二天,雨後天晴,姐夫把韶雲送到車站搭車,自己著急趕往醫療室給人看病。
“韶雲,我就給你送到車站,班車一會就來了,我醫療室還有病人,沒有生活費就回來,找你姐拿,別虧了自己的身體。”姐夫叮囑了一句,放下韶雲轉身往回趕去。
望著姐夫騎車的背影,韶雲的心是溼潤的,他很感激姐夫的無私相助,不管是對家裡還是對自己,他作為姐夫都做的非常好,姐姐的家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