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張懷英被通緝了,官兵在全國各地都在搜尋他的下落。
武當派這邊也得到了訊息,門派上下都為張懷英表示詫異。
糟心的事一樁接著一樁,餘時仲由於年歲原因,已不適合擔當武當派掌門。
而繼承人一直懸而不決,徐宏資歷最高,但實力差一大截。
餘時仲中意張副掌門,同時也有顧忌,以張懷英性情來說,為非作歹不是他的個性。
現在,江湖險惡。
門派之間都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栽贓陷害是常有的事。
不知為何,張懷英沒按約定時間回武當派。
依據回信的內容,張懷英早該回武當派了。
儘管張懷英已換了新身份,但是師兄弟中還有對他的各種異議。
如果選張懷英當上掌門,可能遭受朝廷的打擊,可以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餘時仲一時陷入了兩難,要不要張懷英繼承他的衣缽。
現在武當山轄區縣令天天催促餘時仲交出嫌犯,不然追加窩藏嫌犯之罪。
餘掌門一板正經道,武當派弟子各個性情純良,不存在濫殺無辜的情況。餘時仲以他的人格做保證,張懷英一案必然蹊蹺,需要有真憑實據後在作結論。
餘時仲不知道的是,長官已經收了別人的賄賂,不肯輕易就此罷休。
一來二去,武當派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餘時仲拍著胸脯擔保張懷英的人格,結果適得其反,被官差以妨礙執法罪關入了大牢。
武當派上下群龍無首,整個門派陷入明爭暗鬥的權力漩渦中。
回到武當派後,張懷英還不知道門派發生了什麼。
以前殿宇燈火輝煌,如今陰森森一片,混沌不堪。
很快,張懷英被徐宏喊了過去。
介紹完武當派發生的事情後,張懷英備受打擊。
先是夫人小棠被擄走,後是師父餘時仲無故入獄。
輿論上,張懷英已被貼上了不仁不義的標籤。
思考再三後,張懷英決定用他交換師父。
如此表明忠心,一了百了。
好友曹上木表示反對,張懷英沒錯,為何要頂替師父受罪。
這樣的話,正好中了某些壞人的下懷。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兵行險招去劫獄,救出師父。
曹上木感到不妥,師父被救出來以後就不能在江湖立足了。
徐宏表示師父的命比名譽重要,掌門人選可以輪換,這個不是問題。
現在明朝氣數已盡,各地起義不斷。
其中,闖王高迎祥一呼百應,召集了數萬人馬。
等起義軍殺進太行山,天下之事未可知也。
張懷英有些擔心起義軍會不會拿武當派做要挾,以致誤入歧途。
徐宏表示武當派立場中立,不屬於任何一方勢力所管制。
他倒是希望起義軍能夠早日東進,控制黃河以南地區。這樣,各地官差沒有時間欺壓百姓,而是一心防禦起義軍的叛亂。
天下形勢瞬息萬變,這個時候營救餘時仲沒有思想上的負擔,可謂是渾水摸魚的好時機。
當然,這個任務要交給靠譜的人處理。
張懷英望了望其餘二人,他倆意見一致,眼神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