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要發展工商就不行……這麼多年,也沒有一套完整的商業立法。
甚至許多工商業的發展情況,只能在食貨志裡找到一些記錄,重視程度,遠不如其他。
“這麼看起來,除了教育立法,商業也要立法啊!”
張希孟頗為驚訝,沒想到老朱的悟性提升這麼快!
“陛下聖明,臣以為確實應該儘快完成立法,好讓商業能有序發展。”
朱元璋沒有立刻答應,而是仰起頭,默默思忖了一會兒,才悻悻道:“是不是立了規矩,咱就不能胡來了?畢竟咱不能打自己的嘴巴!”
張希孟也是一怔,終於,老朱還是意識到了那個要命的問題。
“陛下,臣不敢欺君……在臣看來,能按照臣的希望落實下去,即便超出了臣的控制,臣也是歡喜的。就,就比如臣對庶寧這孩子!”
朱元璋眉頭微皺,“咱還沒問過你,你到底怎麼想的……那是你的兒子,未來的魯王,多少雙眼睛都看著呢!”
張希孟微微一笑,“主公,說實話,臣也不知道他會走上哪一條路。他說想當教師,又想做醫生,現在他跟一群同學,擺弄書坊,弄起了印刷……不管他幹什麼,只要是他選的,只要利國利民,對他自己也好,臣就支援。我不想給孩子限定某個座位,規定他必須幹什麼。我喜歡給他畫個圈,這個圈叫做良知,問心無愧!”
朱元璋連聲長嘆,終於苦笑,“先生確實比起咱要看得開,境界比咱高了一層啊!”
是一層嗎?
張希孟笑道:“主公坐在龍椅上,自然而然,就承擔一份責任,主公有幾十個孩子,也有幾千萬子民,該怎麼選擇,確實很困難。”
朱元璋沉吟了一陣子,並沒有立刻答應什麼……他還想默默觀察一陣子,積累更多的經驗,然後才好立法。
但不管怎麼樣,朱元璋決定多多留心商業,不能當個外行糊塗蛋。
老朱的態度變化,影響堪稱巨大。
至少很快教化部就提出了一大堆的採購計劃,落到了江西,千萬百姓,兩百萬以上的適齡學童,一片巨大的藍海,就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張庶寧一如既往的敏銳,他把幾個小夥伴叫過來,開門見山,“朝廷已經下令了,如果我們能拿下學堂課本的印刷大單,我們這個小小的書坊,就能一躍成為天下知名的大書局!”
胡儼幾個嚥了口吐沫,“你說的是真的嗎?”
張庶寧很認真道:“我無比確定,一定是真的!”
“那……那還等著幹什麼!籌備起來啊!這一次志在必得!”胡儼揮舞拳頭,很是激動。
張庶寧撓了撓頭,“我還有個事情,就是咱們的書坊,要叫什麼名字才好?”
許觀立刻道:“對,要起個響亮的名字,叫天下書局怎麼樣?”
景清給他個大白眼,“你怎麼不叫大明書局,或者皇家書局?”
許觀縮了縮脖子,訕笑道:“我不是害怕朝廷不答應嗎!”
張庶寧眉頭微蹙,其實也未必會反對……
“我想了很久,還是叫華夏書局,你們看怎麼樣?”張庶寧說完,旁邊的夏知鳳就笑道:“這個名字好,華夏,有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