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些試卷疊放在旁,鍾離拿起最後一張,看了一眼署名——王嶽。
試卷之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文字。
鍾離跳過第一題,先看其他。
不得不說,做了幾十年的御鬼局局長就是不一樣,各種事件的所有題目,王嶽都回答的井井有條。
起碼在鍾離看來,挑不出什麼毛病。
嚴格執行戒律的同時,又給出了許多寬容一些的辦法,使得冷冰冰的條律,變得有了些人情味。
至於第一題,王嶽給出的答覆是:
有心為善,善也需賞;無心為惡,惡也當罰!
鍾離眼中浮現出意外之色。
從王嶽剛剛看到考題時的反應來說,考城隍的故事他應該是不陌生的才對。
那王嶽也應該清楚,那則故事的結局是書生考試過關,真的成為了一尊城隍。
也就是說——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句話,才是第一題的標準正確答案,結果他卻依然給出了不同的見解。
“倒是有趣...”
鍾離輕笑一聲,繼續往下看去。
王嶽寫出的不僅僅是那十二個字,下面還附上了他自己的見解。
他的意思很簡單。
假如說,有某個人他抱著一種做壞事的目的,去偽裝好人每天做好事,但是最終發生了意外,壞事沒做成,反而做了一輩子的好事,偽裝了一輩子的好人。
那他就是個好人!陽壽耗盡,下了地府之後,需要給他獎賞。
而另一個人,他抱著做好事的目的,卻因為種種意外,因為他自身的緣故,導致了其他人的喪命,或者是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
哪怕他本意是好的,可是將來下了地府,依然要受到刑罰!最多就是酌情,將刑罰稍微減輕一些。
地府,不是任職單位。不需要考量這個人的心性,考慮他未來的變化。
地府,是透過一個人生前的是非功過,來評判這個靈魂,究竟要不要受刑罰,能不能投一個好胎。
因此地府判案,應當論跡不論心!
至於孝道方面,也解釋得通。
只要他拼盡全力,奉養父母,那即便是家裡貧窮,每頓只能給父母吃饅頭、乾菜,將來下了地府評判之時,也能判一個孝字。
因為他已經竭盡全力,將自己所能拿出來的最好的東西,供與父母享用。
這亦算得上是“跡”,算得上是一種行為,而不只是“心”。
看著王嶽給出的說法,鍾離不由得微微點頭,眼中浮現出讚許之色。
確實,魂魄入了地府,就代表他的生命已經結束,地府要做的,就是評判他一生的是非功過,然後為其畫上句號。
至於他內心中,究竟是何想法,是何目的,這並不是地府需要考慮的。
生前做了善事,那就是功德;做了惡事,便有罪孽。
不知不覺間,整張卷子都已看完,鍾離放下紙張,悠悠吐出一口氣來。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