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敦城在陰山北麓,天寶年間曾為安北都護府的治所,後為回鶻王城。
草原民風淳樸,認誰是朋友就絕不反悔。
黠戛斯向來親善大唐,如今唐軍到來,到處是歡迎的人群。
黠戛斯人大多赤發、白麵、綠瞳,男少女多,男人身軀高大,以環貫耳,女人衣著暴露,肆無忌憚的打量唐軍。
令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馮道面紅耳赤。
黠戛斯可汗騎白馬親自出城迎接。
“侄兒拜見叔父。”一番客套寒暄之後,李祐聰明的以後輩禮儀拜見黠戛斯可汗莫咄。
莫咄知道李祐身份之後也是大喜。
晚唐之後,大唐萎靡不振,與黠戛斯的聯絡越來越弱,還是黠戛斯主動找的大唐。
現在皇子出現在草原上,已經說明大唐對黠戛斯的重視。
“殿下不必多禮!”莫咄唐言說的很彆扭,還能能聽懂,應該有些唐文基礎。
隨即振臂一呼,周圍黠戛斯人皆歡呼起來。
“大唐沒有放棄我們!”莫咄異常興奮,沒有絲毫漠北大汗的架子,性格豪放,滿頭紅髮隨風飄揚。
見到黠戛斯人這個樣子,李祐就放心了,雖然一路馮道都在介紹黠戛斯人習性,真正看到他們,才算知道是怎麼回事。
可敦城名為王城,實則就是一堵矮牆。
在擊敗回鶻人之後,黠戛斯人一把火燒了這座王城,斷壁殘垣間,依稀可見曾經作為王都和大唐都護府的輝煌。
還沒說幾句話,馮道連敕書都沒拿出來,東面就響起來刺耳的號角聲。
接著一條黑線在東面草原上延伸開。
契丹人歪歪扭扭的牙旗挺立在風中。
人群一陣沸騰。
“可恨的契丹人,他們踐踏我們的草場,屠殺我們的老人,擄掠我們的男人女人。”莫咄怒道,又衝著身邊人大喊。
無論男人女人都拿起弓箭長矛,翻身上馬。
眨眼之間,黠戛斯人就組成一支大軍。
難怪當年能擊敗回鶻人,李祐心中讚歎。
“契丹人可能知道我們進入草原,所以才來進攻。”馮道低聲道。
李祐再次跨上戰馬,拔出橫刀,“多說無益。”
“殿下不可……”橫刀大驚失色。
李祐笑道:“契丹人來的正好!”
很快,契丹騎兵中衝出一騎,來到眾人之前大吼大叫:“只要交出唐人,黠戛斯與契丹就是朋友,否則可敦城雞犬不留!”
話音剛落,人群中衝出一騎,極為迅猛,彎刀一揚,契丹騎兵的人頭便已落地。
那名騎兵迴轉馬身,策馬彎腰,乾淨利落的撿起地上人頭,高高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