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證道混元的正是三清之一的太上。
他修行多年,總歸是在女媧之後證道混元了。
不過十萬年時光,對於混元來說算不上多長。
他和女媧之間不過是先後腳,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
太上證道混元,各個勢力的修士和之前一樣,紛紛上門表示恭賀。
太上也沒有將他們拒之門外,於兜率宮中面見眾多修士。
他雖然沒有女媧賜予的造化生機的手段,可也在現場為一眾修士講述《道德經》五千言。
在場的修士也都有所觸動。
因為《道德經》之中記錄的並非是太上的混元之道,而是太上修行的理念。
所以,也就不存在會給在場的眾多修士增加劫難。
可惜的是,這五千言微言大義,不是那麼好領悟的。
在場的眾多修士哪怕是準聖之境,也都只能夠領悟一二。
就算如此,也給予了他們眾多的啟發。
可以說,太上的《道德經》五千言,確實在理念上走出來屬於他的道路。
這也能夠說明,為何太上立教成聖,只收了玄都一個入門弟子,幾個外門弟子,就能夠償還成聖因果。
如果這《道德經》五千言還不算教化之功,那又有什麼能夠稱得上呢?
只是不知這五千言,是太上先前所創,還是證道之後才創。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
至少離開兜率宮的眾人都心滿意足。
在太上證道混元之後,洪荒世界的眾多修士都在等。
等三清的另外兩位證道混元的訊息。
畢竟上一次天地大劫,他們的動靜最大,名聲最響,收穫最多。
可一萬年、十萬年過去了。
他們卻始終沒有證道的訊息。
這讓洪荒世界一應眾生對於天地大劫的瞭解又多了幾分。
原來並非是需要在天地大劫之中佔據主動,並且獲得勝利才能夠證道混元。
當積累到了之時,時機合適,並無所謂什麼天地大劫。
對於外界的猜測,元始和靈寶並沒有為之心動。
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已經並不需要考慮外人的眼光。
因為他們確實能夠清楚的感知到,他們距離混元之境只剩一步之遙了。
可是什麼時候能夠邁過去,他們也不清楚。
在太上證道之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