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離洪荒世界本身越近,受到的洪荒世界時空的約束越強。
當然,這不是說混沌本身的時空之力不強。
而是混沌更加浩瀚,混沌在受到時空方面的挑戰之時,不會向洪荒世界本能那樣靈敏。
畢竟混沌浩瀚無邊,遠非洪荒世界可以比擬。
拿洪荒世界內的想法,去猜測混沌世界,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就好像是混元之前的境界,去分析混元之後的一切一樣,都不過是猜測罷了。
唯有真正達到那個層次,才能夠得出真正的答案。
所以,玄源和青鸞在進行了一番關於時空境的討論之後,就停下了討論。
在如何進入時空境這個層次,玄源和青鸞在交流之後就發現了他們要走的路並不相同。
玄源更多的透過世界之道的方向來探索時空之道。
而青鸞,則是透過空間之道的方向來探索時空之道。
這是兩者完全不同的方向和思路,他們在交流意見的時候,自然沒有辦法得到一致的答案。
甚至彼此的路,對於彼此來說都沒有太大的借鑑意義。
因為他們不過是走在時空境的開頭罷了。
哪怕最終殊途同歸,那也得要他們上路之後才行。
在眼下這個層次,他們只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才行。
更何況,他們並不清楚,彼此的意見會不會對彼此造成影響。
所以,在經歷了對時空之境的第一次討論之後,他們就已經做出了最終決定。
除非他們覺得自己在時空境的探索上找到了明確的方向,並且確定自己能夠進入其中。
不然他們不會再進行任何關於時空境的談論。
這也是為了彼此的修行著想。
不管這次的討論的結果如何,玄源和青鸞兩人都是開心的。
因為這是他們發現的一個混元之後的明確的修行路線。
甚至已經有了相應的想法。
對於他們來說,還有什麼是比發現前路更令人感到高興的嗎?
顯然沒有。
所以,青鸞甚至有心思同玄源開玩笑:“在證道混元的時候,你快了我一步,可是在時空境上就未必了。”
“在時空之道上,我可未必會比你慢。”
對於青鸞的調侃,玄源並不往心裡去。
因為青鸞的話,從某個層次來說也是對的。
從空間之道向時空之道發展,目前看來確實比從世界之道向時空之道發展來得容易。
不過決定事情的發展,可並不只是單純用難易度就能夠決定的。
不然就不會有意外和逆襲的說法了。
更何況,玄源和青鸞眼下的對比也算不上是逆襲。
想要到達時空境,除了對於時空境的領悟之外,他們本身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在力量這一方面,玄源確實領先了青鸞一籌。
所以,鹿死誰手尤未可知。
所以,玄源輕鬆的回應道:“那我們就再比一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