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們得到的洪荒世界的響應也同樣會有大幅度的衰減。
所以,在天庭的條例頒佈之後,洪荒世界的一眾準聖之境其實有些難受。
這也是為什麼在之前的天地大劫之時,三清和羅睺等人能夠挑動一部分準聖之境修士的原因了。
實在是他們在玄源和天庭的約束下,感覺自己的活動空間被控制得太過,感覺自己的未來也被限制住了。
當然,這也和他們的短智有關。
他們能夠看到的問題,難道玄源和青鸞就看不到?
只不過是因為時機不對罷了。
等到騰出手來之後,玄源和青鸞必然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他們今天的結局,要怪的話也就只能夠怪他們自己缺少耐心。
同時也因為他們不相信玄源和青鸞。
不相信玄源和青鸞會像他們名義上那樣,積極促進洪荒世界的發展。
只能夠說他們所處的角度不同,無法理解玄源和青鸞的想法。
反過來的話,玄源和青鸞其實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
不因為什麼,就是因為玄源和青鸞也是從他們這個層次過來的。
這一路上的想法,雖然因為時代的不同會有偏差,可在大致範圍內還是能夠有清晰認知的。
在理解完玄源的想法之後,青鸞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要在這個虛界之中插上一手。
至於她插手的地方,也很簡單,就是空間大道。
作為眼下洪荒世界之中,對於空間大道掌握最深的存在,青鸞很容易就能夠讓玄源開闢的虛界的空間更上一層樓。
玄源所創造的虛界的空間不僅僅可以更加穩固。
他想要給一眾準聖之境開闢的擂臺也能夠更加耐操。
同樣的,恢復起來也會更加順利。
對於青鸞的想法,玄源當然是持歡迎態度的。
畢竟虛界的發展越好,玄源的收穫也就越大。
在這個過程之中,玄源還能夠透過青鸞的出手,進一步的提升自己在空間大道上的修為。
而青鸞,而已同樣能夠在這個過程之中,繼續加深她對於空間大道的感悟,同時還能夠側面熟悉世界之道。
可以說,在虛界上,玄源和青鸞依然能夠保持著他們以往的合作。
虛界也將成為他們在天庭之後的第二個共同事業。
倒是對於玄源所說的放棄虛界的擁有權,青鸞有一定的歧義。
因為在青鸞看來,玄源只需要弱化他在虛界之中的存在感就行了,沒有必要直接放棄所有權,只掌握一部分管理權。
不過在玄源的勸說下,青鸞還是同意了玄源的說法。
因為在玄源看來,他們身為洪荒世界的天帝和天后,本身就擁有了統治虛界的權利。
所有,玄源的宣告,更像是一種左手倒右手。
只不過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將虛界從私人手上,過渡到公家手中。
只要他們還在天帝和天后的位置上待著,就沒有任何區別。
而玄源和青鸞放棄天帝和天后之外後,虛界對於玄源和青鸞來說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了。
這樣一來,是否擁有虛界又有什麼區別呢?
經過考慮之後,青鸞認同了玄源的觀點。
不過在真正做動作之前,玄源和青鸞還需要對虛界的諸多細節進行推演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