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獸猶鬥的道理,同樣不分時間和場合。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人族在擺脫了食物危機之後,自然而然的開始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
單純的溫飽漸漸的無法滿足人族眾多生靈的慾望。
他們自然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加精彩的人生。
而修行之路,顯然就是人族生靈最為看著的一個選擇。
在這之前,因為食物的危機,有不少的普通人族為了生計而沒有辦法選擇修行。
而神農氏推廣五穀之後不久,就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族踏上了修行之路。
人族的修行也因此而迎來了新的發展。
這樣的發展,就連伏羲在位之時都無法做到。
人族也因此而迎來了新的巔峰。
就如同伏羲創八卦證道混元一樣,神農氏也早就明白自己的準聖之路在於他嘗百草、種五穀的道路上。
所以,在人族愈發興盛的同時,他開始專注於這方面的推演。
得益於伏羲的存在,人族對於如何圍繞人皇來管理人族眾多部落早就已經有了明確的思路。
而人族的眾多部落也習慣瞭如果聽從人皇帶領的人族管理層的統治。
所以,相比起以往的伏羲需要不斷的建立並完善人族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來說。
神農氏在這方面輕鬆不少。
只需要對一些不合時宜的規則進行調整就行。
這樣的差別,讓神農氏比起伏羲來說用更多的自己的時間。
當然,神農氏沒有伏羲那樣良好的修行環境,沒有太上作為老師教導,他的基礎比起伏羲來說還要有所不如。
不過神農氏也有自己的優勢。
那就是聖人道統在人族之中不斷的發展之後,其中的某些理念反覆的推陳出新。
神農氏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成長起來的。
所以,對於各種不同的理論,他的接收能力更強。
而他自己從嘗百草、種五穀之後,不斷提煉出來的種植之道、醫療之道,也都吸收了不少前人的經驗。
在不斷的推演之下,他開始對自己的準聖之道有了模湖的認知。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他就能夠像伏羲一樣,在人皇之外上證道準聖,成為人族唯二的準聖之境。
至於說更加遙遠的未來,神農氏並沒有過多的思考。
就連他是否會像伏羲一樣,從人皇之位上退下來都是未知數。
因為眼下的神農氏,並沒有遇到任何外部的壓力。
他的重心,始終放在人族的發展以及自身的修行之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和玄源沒有什麼區別。
或許人族的人沒有察覺,可洪荒世界的六位聖人和玄源以及青鸞都有所明悟。
神農氏終將會從人皇之位上退下去。
因為眼下的人族並沒有遇到什麼大的波折。
這也就意味著想要憑藉著眼前的事情平息天地大劫的壓力註定是做不到了。
《最初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