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玄源放開了限制之後,伏羲在第一時間並沒有因為玄源的動作而置氣。
而是選擇馬上接著把這件事情作完。
伏羲繼續對洪荒世界說道:“天地鑑之!”
在話音落下之後,一道金光從泰山天空之上,向泰山照射下來。
整個泰山在這一瞬間裡,充斥著金光。
一瞬間之後,金光消失,而伏羲也在這一刻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不同。
那就是現在的伏羲的身上,才真正有了人皇的氣息。
這種皇者的氣息,雖然虛幻,可確實真實存在的。
整個洪荒世界之中,只要知道人族存在的修士,在看到這種氣息之時,都會明白這是人皇的氣息。
這也是伏羲這次泰山封禪想要得到的東西。
剛剛的金光,就是洪荒世界對於伏羲的回應。
而得到了洪荒世界的回應之後,伏羲這一次泰山封禪也就此宣告結束。
在成為人皇之後,伏羲依然保持著足夠的冷靜。
並沒有在這泰山之巔參悟人皇帶給他的變化,而是選擇組織人族一眾修士離開泰山。
至於這次泰山封禪過程之中發生的變化,還需要伏羲花費一段時間才能夠將其消化。
……
在洪荒世界回應完伏羲之後,玄源也就順勢收回了他關注的目光。
可以說,玄源的這一次出手雖然顯得極為輕鬆,可他的收穫確實不低。
在剛剛強壓伏羲之後,伏羲在封禪的同時請示了玄源。
這也意味著人族選擇在天庭面前低頭。
這樣的低頭並非只是服軟而已。
之前的儀式之中,伏羲在請示完玄源之後,人族的頭頂就多了一座真正的大山。
不說人族要服從天庭的統治,就連人族的氣運,都需要分配一部分給天庭。
可以說,玄源之前的舉動更像是趁火打劫。
之前六位聖人在人族之中的動作他當做沒有看見,不做理睬。
可是在伏羲封禪的這一瞬間裡,他就輕而易舉的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這也是玄源的一種處事智慧。
身為天帝,他的行事當然會和以往不同。
眼下的玄源,既然坐上了洪荒世界的天帝之位,自然就代表著洪荒世界的正統。
而身為正統,並不需要去細細謀算什麼東西,只需要光明正大的去獲取就行了。
並且天庭的地位也就意味著,在玄源行正道的時候,他在洪荒世界之中天然就佔據著大義。
在這種大義面前,洪荒世界之中,無論是六位聖人,還是鴻鈞,都無法向他出手。
這也是天帝之位的重要所在。
所謂的口含天憲,不外如是。
伏羲在封禪之時,請示天庭,請示自己這個天帝,再合理不過。
只要有理,玄源就可以直來直往,不需要顧及其他,也不需要顧及伏羲在這個時候的感受。
至於說玄源的這個舉動會不會得罪人族,會不會在人族之中留下負面的影響。
玄源並不擔心。
因為人族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祭祀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