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玄源總結完自己這一路走來的關鍵字的時候,他對於自己的行事原則也有了一定的猜測。
雖然未必是最終觀點,可確實已經有些許眉目了。
因為玄源的一切行事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原因。
而這個原因的來源,大多也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權衡而決定的。
至於權衡的依據,總歸是逃不過一個“利”字。
當然了,這個“利”並非是狹義上的利益。
而是更為廣義上的“利”。
這樣的“利”,是超脫於現實之上的存在,取決於修士覺得自己獲得了更多。
這樣的收穫可以是實際的利益,現實的利益。
也可以是無形的“利”。
愛情、家人、功名、榮譽、信仰……
歸根到底,也可以說是能夠讓人心安的存在,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存在。
甚至可以說,這樣的“利”,是一切生靈都會存在的,也是一切生靈都需要面對和權衡的東西。
所以,“利”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不過,單純的“利”或許是生靈的追求,也是玄源的追求。
可是一個“利”字顯然無法完全道出玄源的行事原則,也無法成為玄源思緒體系的核心。
事實上,比起“利”來說,如何辨別“利”,如何劃分“利”的優先順序,才是玄源行事的核心所在。
每個人的選擇的標準不同,所以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他們的“利”是不同的。
玄源的思想體系,當然不可能將所有的生靈的選擇都囊括其中。
這樣的思想體系並不是玄源的思想體系。
所以,玄源的思想體系,當然是玄源自己的選擇標準。
也就是玄源內心深處判斷這利弊的優先順序。
說實話,一個人擁有無數的品質,想要讓個人將自己的所有品質分出個先後,註定是一件艱難的選擇。
玄源當然也不例外。
好在所謂的選擇,並非是要玄源把所有的選項都一一排序。
而是選出其中的一個最高優先順序的存在。
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再選出幾個次優先順序的存在。
這樣一來,思想體系才會更加完整。
所有說,玄源的思想體系的核心,就是玄源認為的一切“利”之中,排出相應的優先順序。
玄源的終極目標,一直都是自己的大道修行。
那能夠說明大道修行就是玄源心中優先順序最高的“利”嗎?
顯然並不準確,在求道的過程之中,玄源當然也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一些違揹他原則的事情他並不會去做。
這就顯得有些矛盾,既然是最高追求,終極目標,那怎麼會不是他心中優先順序最高的“利”?
其實這並不意外。
因為大道修行這種實際性的“利”,往往都會被無形的“利”約束。
追求和目標都是有形的,有形的“利”當然不會是玄源思緒體系的核心。
能夠約束終極目標的、無形的“利”,或許才是真的思想體系核心的顯化。
而同樣的,能夠約束終極目標的“利”,也就是玄源之前總結歸納出來的關鍵字,他們對於終極目標的約束也並非是獨立的,而是一種綜合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