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修為增進,大道曙光面前,把持不住也是情有可原。
可玄源的目標並非是在短時間內追上洪荒世界其他修士的腳步,也不是想要稱霸洪荒世界,玄源的最終目標是追求自己的大道。
在這個目標面前,一切的急功近利都顯得那樣的可笑。
如果是以自己的根基,以自己的未來為代價,獲得短暫的突飛猛進,這樣的突飛猛進對於玄源來說就是飲鴆止渴。
好在現在發現這一點也還不算遲,自己還沒有突破自己的底線,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患。
所以說修行的路上並非是那樣簡單的。
走得不順,要思考自己為何走得不順,是因為自己的方向錯誤了嗎?
而走得太順的時候,同樣要有所警醒,自己走得這麼順會不會有什麼隱患,會不會有什麼樣的代價需要自己的承擔。
就連自己的道心也需要不斷的梳理,並不是之前道心清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修士所處的環境在不斷的變化,修士的修為也在不斷變化,修士的修行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修士的心性自然也會隨之改變。
或許在平時的時候,玄源能夠很快的自糾自查,重新梳理自己的道心。
可在天地大劫之時,劫氣瀰漫,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玄源的判斷,讓玄源錯誤的判斷自己的情況,從而使得道心蒙塵。
更可怕的是,在天地大劫之中,哪怕真的道心蒙塵,玄源都很難發現這一點。
這樣的經歷,玄源在之前的修行生涯之中,也時常出現,每一次道心蒙塵,都會讓玄源的行為舉止失去控制。
不過同樣的,每一次道心蒙塵之後,玄源總是能夠在某個環境下,發現這一點,並重新梳理自己的道心。
只不過,以往的時候,玄源哪怕道心蒙塵,都不會花費這麼長的時間才發現,並且造成的影響這麼大。
只能說隨著玄源修為的提高,每一次在心性上的波動,都將會造成更深的影響。
這也說明了,越往高處走,自己的內心的堅持就越發的重要。
如果不能堅持初心,玄源遲早會迷失在大道修行的路上,到了那時,哪怕成就再高,玄源還是當初的那個玄源嗎?
所以,玄源在發現自己的心性有所變化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明白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它甚至比自己目前的修行更重要,比自己在這次天地大劫之中能夠獲取的利益還要重要。
於是,玄源立刻放下了自己的修行,放下了對於天空之道的推演,不再繼續修行,而是選擇放空自己。
讓自己始終處於近乎空的狀態。
等到這種空的狀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玄源確定自己已經完全排除了外界可能的干擾,排除了自己的慾望對自己的侵蝕,進入到了相對理性的狀態。
到了這時,玄源才開始回憶自己這些年的行為,回憶自己每一次面臨選擇之時的選擇,回憶自己在這些年裡,所有不符合自己之前的道心的所有行為乃至於想法。
只有在徹底放空之後,玄源才能夠確信自己的思維是正確的。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玄源將自己的經歷完全梳理了一遍,結果顯示,玄源在這些年裡的行為,確實不符合自己的道心,不符合自己的追求。
有了這個正確的認知之後,玄源才好對症下藥,調整自己的狀態。
在正面應對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功利心之後,玄源有一種重新活過來的感覺,突然感覺自己這些年來在天地大劫之中的壓力瞬間減輕了無數倍,彷彿掙脫了枷鎖,重新做回了自己。
是啊,修行是自己的事情,特別是到了準聖之境後,修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在定義自己混元大道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之中,外界的種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始終在堅定的追求自己的大道。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修行也是在修心。
如果心都修不好,修行怎麼可能修好。
當玄源重新正視自己之後,並不意味著玄源就要拋棄外界的種種事情,回到自己的道場閉關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