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羅睺的介紹,玄源知道了羅睺所居住的這座山脈就是大名鼎鼎的須彌山脈,傳說之中的誅仙劍陣就是在這座山中孕育而生。
而這座山脈,在後世流傳深遠的魔佛兩道之中,都有著崇高的地位。
除了擎天之柱不周山、鴻鈞所居住的玉京山、三清所在的崑崙山,恐怕沒有其他的山脈可以和其相提並論了。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哪怕這須彌山只是一個小土丘,因為居住於此的佛魔兩道的高人,都將會名傳千古,更何況這座須彌山從本質上來說就極其不凡。
玄源於世界之道上算得上精通,所以可以清晰的感知到這座山脈之中蘊含著豐富的世界之道的道韻。
所謂的須彌世界,或許就是從這座山脈而來。
很快,羅睺帶著玄源來到了一座山峰之上,山峰之上的平臺之中,隨著羅睺和玄源的到來,生出了兩個石臺。
羅睺示意玄源落座之後,便率先入座。
羅睺隨意的說道:“道友來者是客,便由貧道率先開始吧。”
“客隨主便。”玄源自無不可。
“貧道所修盡在一個‘欲’字,此‘欲’非放縱之‘欲’,而是隨心之‘欲’。所以說即是‘欲’之道,也是‘心’之道。”
羅睺沒有私藏的意思,一上來就直入主題,講起來他所修的道。
而“欲”和“心”二字一出,玄源立馬打起了精神,這和玄源之前所參悟過的大道法則都不相同,這樣的大道相比起玄源的大道法則來說,更加務虛,也更加虛無縹緲。
然而這兩個字確實人性的根本所在,要知道不論什麼樣的想法都可以算得上是“欲”,不論是人的本能慾望,還是主動的想法和追求,都在慾望之內。
就算是心如止水,波瀾不驚也可以說是渴望安寧等等的慾望。
這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人的本能,無論是放縱,還是追求夢想,乃至鹹魚一樣,都是在放縱自身本能的慾望。
“隨心所欲,即為逐道。慾望和心的力量雖然都是虛幻的,可也因此能夠爆發出超乎現實的能量……”
玄源靜靜的聽著羅睺關於“欲”和“心”的觀點,哪怕羅睺的想法和玄源的行為準則有些許出入,可也個玄源帶來了無限的啟發。
甚至令玄源摸清了一些如何鍛鍊心性的思路,當然,距離真正成熟還很遙遠,不過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一次論道對於玄源來說是特殊的,因為這次論道,羅睺輸出的更像是思想層面的東西,而這些東西,玄源從來沒有和人交流過。
在羅睺的帶動下,玄源也不時的出聲,和羅睺探討自己的觀點。
而在這樣的互動之下,難免因為觀點不同而發生爭執,不過兩人都是修為高超的大神通者,自然不會因為爭執而起爭鬥。
相反,這樣的爭執反而更能激發雙方的靈感,這是思想碰撞之後的火花,是智慧的靈光。
一時之間,玄源完全沉浸在這樣特殊的交流之中,甚至忘卻了其他的事物,也忘卻了羅睺未來魔祖的身份,而是當成一個和自己同樣的求道之人。
確實,拋開一切外在的因素,洪荒天地的所有修士都是求道之人,不過是選擇不同的道路罷了。
在羅睺交流完關於“欲”和“心”之後,玄源也開始講起了自身所參悟的五行之道、陰陽之道、乃至世界之道。
可以說相比起之前在虎族之中的論道來說,這一場論道玄源保留的更少,這也是因為羅睺在玄源之前的慷慨,讓玄源收穫良多。
投桃報李之下,玄源也分享了自己更多的積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