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我看看。”胡星河也不客氣,當即就翻看起來。
這一看不要緊,立馬讓他茅塞頓開,眼前就開啟了一扇通往蘇方的大門。
以前中蘇兩國關係不正常,邊境貿易關閉多時,自從蘇方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後,他就開始改善與我國的關係,大力發展亞洲地區,他們有一個龐大的發展計劃,在2000年前,對亞洲部分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投資1980億盧布,人口從1500萬增加到8000萬。這一廣大的地區,經濟發展落後,只有二戰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如在HLJ西面對岸的諾里爾斯克、安加拉—葉尼塞、薩彥、外貝加爾四個區,都是有色金屬銅鎳鈷開採冶煉、煉油、化工、礦山機械、機車、飛機制造的基地。
HLJ西面對面的遠東地區又是以生產木材、煤炭、鋼鐵、機械為主,其南部有稻米、大豆、皮毛和漁業。
他們的輕工、紡織、食品工業都十分薄弱,當地居民的生活用品,絕大部分靠歐洲地區運來,路途遙遠,運力有限,成本很高,市場商品供應貧乏,價格昂貴。
蘇政府為了解決當地百姓的吃、穿、用問題,這才積極的促進開放邊境貿易,換取物資,活躍市場,以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這兩年隨著邊貿的逐步放開,我國的輕工、紡織、食品進入了蘇方市場,他們對中國商品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廣貨。
比如,從廣東採購來的新穎服裝、牛仔褲、五金製品、家用電器、小商品、中西成藥、食品等等。
比如,在黑省當地的蔬菜水果。
這些他們都十分渴望買到。
胡星河看到了一組資料,這是蘇方的官方統計。每年當地居民用於消費的購買力為77億—136億盧布,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RMB450億—780億!可見這些地區的市場潛力有多大!
下面就是一些蘇方的市場資料,看到這些,讓胡星河的眼睛越來越亮了。
糧食短缺50%,蔬菜水果短缺50%,現在急需進口大麥、小麥、大豆飼料。
每年需要進口蔬菜200萬噸,水果320萬噸,肉類70萬噸,植物油3萬噸,毛料、棉布15000萬米,針織內衣5000萬件,服裝2000萬件,皮鞋4000萬雙。
還需要進口牙膏、酒類、皮毛服裝、茶葉、花生、乳品等等一大批。
蘇方還提出,需要毛氈、毛線、綢緞、旅遊鞋、洗衣機、洗衣粉、收錄機、彩電、文教用品、工藝品。
而他們能提供的商品是鋼材、木材、水泥、化肥、農用薄膜、銅、鋁、小汽車、電冰箱。
資料中還給出了建議,只要我們能組織適銷對路、價格適宜的商品,貿易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現在邊貿的困境在於,缺乏資金,技術力量薄弱,裝置落後,運力有限,運輸方式單一,有能力組織貨源的邊貿單位不多,致使貨源不足,影響邊貿規模的擴大。
資料中也透露,已經有些黑省以外的其他省份的單位和個體戶參與了邊貿,都是在廣東採購,但是廣東的貨源也不足,如有專門的機構能大力組織貨源則對邊貿的順利發展極為有利。
胡星河看到這樣的建議,心裡就是一動,他倒不是想搞這樣一個機構,而是他看到了邊貿的巨大潛力,只要自己能組織到貨源,就能開展邊貿,至於換回來的東西怎麼變現,這對他根本就不是問題,他有的是辦法。
在資料了他還看到了匯率,中蘇官方的匯率是1盧布兌換5.9RMB,可邊境黑市上的匯率是1∶1,由於差距較大,於是雙方按照瑞士法郎的匯率折算為1盧布兌4.5RMB。
邊境地區商品價格表讓胡星河的眼睛亮晶晶起來。
我們出口商品價格,腳踏車:65—100盧布/輛,收錄機:500—600盧布/臺,低檔音響:105盧布/套,尼龍摺疊傘:20—30盧布/把,一般西裝:150盧布/套,電子錶:30盧布/塊,豬肉:4盧布/公斤。
蘇方商品價格,呼盟口岸:鋼材800—900元RMB/噸,紅衫木450元RMB/立方,第四代伏爾加小汽車8000—9000元RMB/輛,明斯克牌220升電冰箱150元/臺。
綏芬河口岸:落葉松原木200—300元/立方,內銷價400元;磷二銨化肥內銷價800—1000元/噸,尿素900元/噸。
就這差價還不賺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