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不分房子了?那誰買得起啊?”龔莉像是炸了毛的小貓一般,一臉驚疑的說道。
“國家現在不是在鼓勵個人做生意嘛,這就是讓你賺錢哪,咱們老百姓要緊跟國家政策才行,要能聽懂看懂國家的意思。”胡星河說道。
“對了,星河,你是學政治經濟的,你看國家現在鼓勵大家下海的事,靠不靠譜啊?”李振祥抬頭看著胡星河。
胡星河放下筷子,說道:“這個搞活經濟是國家的國策,和計劃生育一樣重要。不,比那個更重要。”
“現在國家窮啊,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沒錢肯定不行。”
“國家的錢從哪來?當然要從稅收來。你看看,現在大部分都是你們廠那樣的國營企業,可是國營企業有多少是盈利的?很多都是將就活著,有的效益不好的還發不出工資來,這樣的企業不但不能給國家發展提供助力,還在拖後腿,國家還要倒拿錢來養活,你說政府著急不著急?”
“嗯,是這個理。”李振祥、龔莉都點點頭。
李爺爺說道:“我們單位現在就發不出工資來,就能給個生活費。”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就要大力發展個體經濟,先把經濟活躍起來,從另一個側面來刺激國有企業的發展。等到個體經濟規模大了,國家就能收到稅收了,國營企業發展好了也能給國家上繳大量的利潤,這樣國家有錢了,就能搞建設。到時候你們還怕沒有樓房?只怕你沒有那麼多錢來買!”
“那,我們現在要怎麼辦?”
“現在就是要掙錢,改革開放了,老百姓掙到錢了,大家都有錢了,才有錢買東西,那些生產廠才能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這樣國家就發展起來了。”
“那就要放棄廠裡的工作?”龔莉一臉驚恐的問。
“現在還不著急,你們心裡有數就行。”胡星河說道,“你們現在就要想著結合自己的特長,如果離開廠子,自己能幹點啥,有沒有可行性。”
“哦,對,先想想。”李振祥倒是一臉躍躍欲試的樣子。
晚餐夜話結束之後,大傢伙就圍著電視看新聞。
李振祥兩口子心裡想著什麼,胡星河不知道,可是胡星河的提醒,再結合電視新聞中的訊息,讓兩人心裡產生了莫名的緊迫感,這種緊迫感到底是什麼,他們也不知道,可是慾望的種子卻悄悄的萌芽了。
其實,早在胡星河購買東四六條院子的時候,龔莉兩口子就打心眼裡羨慕。
這個時候京城有幾個人能買得起房子的?很少很少。
看看胡星河六條的院子,四百五十平方,他們連想都不敢想。可是胡星河就買了,他才多大?十七虛歲。
有時候李振祥想想這事都覺得自己三十多年白活了,還不如人家十七的呢!
龔莉也知道,胡星河打算夏天的時候把姥姥接來,大姐一家也在六條住一段時間,他們這家人算是團聚了。
可她再看看自己這個小院子,和星河的院子咋比?這一個是公房,一個私房,在心裡的感覺都不一樣。
他兩口子是不知道胡星河又在前海買了兩套院子,要是知道了,怕是要嚇暈過去。這不是他們膽子小,而是那個運動剛過去幾年哪?大傢伙心有餘悸,都怕政策再變。
在胡星河的記憶裡,前世就曾親眼看見老爸就國家的開放政策問過廠子裡的領導,主要的問題就是國家的政策會不會變,開放的政策能保持多久?
這樣的疑問不是一個兩個群眾的疑問,而是整個社會的普遍疑問。因此中央就開放政策的持續性作出了承諾,那就是改革開放的政策要保持一百年不變!
這句話,讓國內老百姓放下心來,踏踏實實的開始投入到個體經濟中,成為了國家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各國外資也因為這句話,開始進入國內投資辦廠,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
這夜的對話,是胡星河首次對小姨一家的提醒,也是他企業帝國萌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