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神識強悍,辨出此白芒乃是一柄狹長飛劍,其上寒光凜凜。
兩儀珠器身堅硬,可攻可守,又十分靈活,乃張崇手中最為合用之法器。
然則其靈活之變卻是來自二珠間的氣機牽連,一珠放出,則必有一珠留在手側,以為催動之樞。此即是兩儀珠的一處缺陷。
白芒襲來,好在潛淵劍一直懸在一旁,張崇神識強悍,一部分遙御兩儀珠,此刻猝然催動潛淵劍迎擊,卻也不如何吃力。
兩飛劍一黑一白,在張崇所劃圈外交擊在一起。
鏘一聲金鐵交擊之音!
張崇穩住潛淵劍,發現對撞之中,潛淵劍略處下風,此劍的品質終是差了一些。
白芒一擊突襲被擋,觀戰者中不乏直呼可惜之人。慕容鷹揚收回白芒飛劍,卻是面無異色,身上銳氣不減。
只見他手上劍訣一變,焚霄、斷魄二劍交匯一處,互相環繞螺旋起來。
劍勢一起,方衍平立時瞧出玄機,出言點出。一眾弟子得聞,便品評、稱讚了幾句。
慕容鷹揚心下有些小小自得,他這法門,即便是平海宗內,想也沒有幾人習得。
此一招非是尋常,張崇只見兩柄飛劍氣機歸合一處,各帶一條長焰尾跡朝自己轟擊過來。
尋常修士驅使法器,多是以驅物術施展,張崇御使兩儀珠、潛淵劍,皆是如此。
然此刻慕容鷹揚御劍卻是不同,其內別有玄妙,隱隱有劍修之風。
說起來慢,實則赤白雙劍飛至張崇近前,不過是在眨眼之間。
張崇此刻一臉鄭重,他手托住黑白二珠,分神識控住潛淵劍。兩儀珠飛速轉動,旁人看來,只能見得一個黑白交融的圓環,似一個型制偏大的玉鐲懸在他手上。
雙劍擊至圈外一丈,便在此時,張崇猝然發動手中法器。
但見白珠在一瞬間由極動轉為極靜,其身積蓄的威能經由兩儀珠間牽連之氣機轉移過去。而黑珠則似受了傾山巨力推動一般,陡然射出。
雙劍交輝,一黑珠以目力不可及之速落至兩劍之間。
兩儀珠與焚霄斷魄二劍僵持有一瞬時間,而後便是一聲巨響,空氣爆鳴。
慕容鷹揚沒料到自己這一招“合璧歸一”竟然被擋了下來,稍稍瞠目。
此雙劍同出,其所能爆發出的威能遠超單獨一柄,犀利異常,不想卻是被張崇一擊而破。
他本身主修功法為散修中最為普通的《火行功》,能修行至如今地步,全是因他還兼修了一部《龍蟒行霄劍經》。
此《龍蟒行霄劍經》乃是一部劍修功法,其內有一門“雙劍御法”,乃是劍修流派獨有的御劍法門,其中玄妙,非是尋常驅物術所能比擬。
“合璧歸一”未能建功,雖是十分可惜,但他鬥戰經驗極是豐富,很快便拋卻雜念,穩住飛劍,意欲再行攻擊。
且說張崇這裡,他一見到雙劍長虹,便藉由強悍神識察知其中絕大威能。
能破此式,一是靠他神識強悍,二是靠兩儀珠獨特之能。他雖只祭出了一枚黑珠,但此珠之上卻攜帶著白珠轉移過來之力。
慕容鷹揚到底不是正經劍修,只是兼修了一部劍經,“合璧歸一”之式尚有瑕疵。如是換得一個正經劍修施展此術,倉促之間,張崇恐難招架。
擊破雙劍合力之後,張崇看到機會,一旁蓄勢待發的潛淵劍立時劃開空氣,往慕容鷹揚處落去。
然則上品法器之中,潛淵劍之速實算不得出色,但見焚霄劍身裹火焰,當空一蕩,潛淵劍立時被擊退回去。
張崇掌握主動,不給慕容鷹揚喘息之機,當即伸指一點,白珠飛將出去,黑珠落回其身側。
慕容鷹揚排開潛淵劍後,又見一渾圓無瑕,通體白芒的珠子打將過來。其人此刻已然控住雙劍,故是將“雙劍御法”全力施展出來,穩住局面。
張崇御二器擊打十數次,皆不能在慕容鷹揚兩柄飛劍的巧妙守禦下落至圈內。反而慕容鷹揚之御法高明,張崇卻是以驅物術御使法器,天生就輸他一籌。
幾合過後,張崇再無進攻之機,反是慕容鷹揚有御劍反擊,再佔上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