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要重新修一個?
“驪山距離帝都太近,此地很是吵鬧。還是找一個僻靜安全的地方最佳。”
作為華夏族第一個皇帝,他可不想自己死後被人盜墓。這可是對他的大不敬。
這些年來他也知道海外沒有仙丹,即便是修煉延壽百年之後也逃不過生死輪迴。身前為人王,死後亦當為鬼雄。
他嬴政的陵墓也必須是這個世界最奢華的。
“此事交給國師親自去辦, 朕就一個要求:恢弘、安全、僻靜!”對於自己死後的陵墓,始皇帝非常的上心。
不僅是中原,就算是秦星以外的地方。帝王都有生前為自己修建墓地的先例,比如說托勒密王朝的金字塔。
這些都是帝王在位時為自己修建的墓地,並且修建的墓地十分的豪華,耗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財力。
他們提前為自己修建墓地,不怕不吉利嗎?答案是不怕。
我們要知道,在古代人們是十分的迷信,他們相信死後會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因為在生前他們享有絕對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他們想把生前的權力富貴延續到死後,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墓穴裡都有生前的生活用具,金銀財寶,以及很多侍衛侍女為他們殉葬,他們以為這樣可以帶到另一個世界。
皇帝最瞭解政治的殘酷,所以他們不相信後人能把他們的墓穴造得多麼的榮華富貴,所以很多皇帝都是登基以後就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這一方面耗費的物資十分的巨大,持續的時間也特別的長,在以前那個不穩定的年代, 如果死後再做這些肯定是來不及的,所以必須提前修好。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古代的人們十分的相信風水,各個朝代的帝王對於墓地的選址和建造都十分的重視和講究,不僅帝王,包括民間都同樣認為帝王的墓地風水好不好,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國運。
所以帝王都會在生前不辭辛苦的尋找一塊風水寶地,然後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十分豪華的墓地,使自己可以得到安息,也可以保佑江山千秋萬代。
而帝王們不僅修了豪華的墳墓,還會有陪葬。
其中最殘忍的便是人殉。
人殉是以活人陪葬的,是一種殘忍而恐怖的行為,每次殉多少人,並無具體執行標準,但有一個大概。墨子曾說過,天子死後,殉葬者多則達數百人,少也數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十,少則幾個。
它最早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制時代,春秋末期和戰國開始式微,漢代以後基本絕跡。人殉,指的是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以及戰爭中的俘虜等。在階級分化出現的時代裡,人殉成為一種廣泛流行的古代喪葬儀式。
不僅中原地區這種殉葬現象一度很盛行,殉人制在世界諸多民族中間都曾出現過。
古埃及是人類喪葬文化同樣豐富的國家之一,國王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如今已成為人類建築的典範,其高超的建築藝術,曾被認為是“外星人”所為。埃及在乾屍(木乃伊)儲存技術上,十分先進,與古人的溼屍儲存水平不相上下,古埃及的殉葬現象不遜於華夏。
一想到這種制度,楊子墨便忍不住說道:“活人殉葬有傷天和,不若制泥俑陪葬。”
始皇帝聞言一愣,隨即便做出回答:“秦人可用泥俑替之,其餘不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