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後者吧!
二十多年的時間,可控核聚變的技術已經很成熟。
某些物品都已經使用無線供電的方式。
這並不是怎麼高科技,在危機前就已經有這樣的技術出現,不過並沒有大規模應用。
只能在近距離的情況下使用無線供電,沒有任何物理形式的連線。
以前沒有被普遍使用,就是因為損耗太大的原因……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成熟,讓這種方式所產生的損耗變得可以接受。
軍事上最先運用,然後就是民用物品普遍運用上這種技術。
如汽車……現在的汽車,既不耗油,也不用電池,可以一直開。
相關的技術已經被記錄在天宮號中。
現實世界還沒有解決可控核聚變的問題。
這不得記錄上?
還有就是輻射驅動飛船,第一艘半成品已經建造出來……說起這個,蘇言就想到那些大國都想成立一個屬於他們的太空艦隊。
但真正有能力做到的還真沒有多少。
太空艦隊不是航空母艦戰鬥群,養得起的不多……各國的太空艦隊組合在一起,就是地球人類艦隊。
相關的飛船資料已經被記入在天宮號中。
半成品什麼時候能投入使用,蘇言自己也不知道,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理論上的框架已經搭建起來。
在設想藍圖中,飛船最快速度能夠達到光速的15%,主要武器有伽馬射線鐳射,電磁動能炮,高能粒子束,星際魚雷等。
據說可以輕易摧毀一顆行星的表面。
反物質類的武器也沒有研究出來,未來或許會有,但蘇言覺得自己應該是等不到的。
這樣的艦隊,如果真的能把理論變成現實,能不能打三體艦隊不知道,打饕餮艦隊應該還是可以的。
再然後,還有一個蘇言比較關注的太空電梯技術。
嗯,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通往太空的空間站的電梯。
你問以什麼方式?
空間站和地球表面透過一個纜繩連線起來……這樣的方式運輸人力、物力還真要比空天飛機省力不少。
最初還是用空天飛機運送的,十多年前太空電梯建造成功,這也加快人類走向太空的腳步。
許多的空間站已經建造完成,太空船塢,衛星城市等等,都在按計劃打造。
現在已經能夠用太空資源反哺,超級人類的數量越來越多,也不知道這二十年下來人類總人口有沒有破百億。
……
很多相關的技術都有被記錄,以上說的都是一些主要的。
後者已經說完,蘇言開始思考前者。
他覺得自己可以把想要說的以信的形式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