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趙安介紹,每年朝廷投在這些種子培育上面的資金,便多達數十萬貫,但這些投入帶來的回報,如今卻已是不可計數了。
嚐到了甜頭的大宋朝堂上下,如今在這上面投入,可是毫不吝嗇,只要官家開口,那便是一定會滿足的。
蕭靖竅以為,或者這也有那些官員們的私念在裡頭,一個不理朝正,整日價地想著培育好種子的官家,才是一個真正的好官家吧!
不過蕭靖在趙安面前,還是感到很慚愧。
因為趙安的的確確做出了讓天下人都感謝他的成績,如果他的安民三號,當真能達到畝產八百斤的話,他趙安,會成為聖人。
蕭靖對農業也並不是一竅不通,他的母親,還在大夏王宮之中種田養雞養豬呢,在西軍掌控之下的最好的河套之地,畝產如今不到三百斤,興慶府外的土地有著完善的灌溉水利系統,一直以來都是西軍重點關注的地步,畝產也才剛剛過了三百斤,與大宋這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更別說,大宋如今的主糧、菜疏的種類是如此之多,很多蕭靖都沒有聽說過。而據趙安介紹,這裡頭很多種子,都是大宋的商船從外面尋找回來的,現在他們正在努力地進行這些作物的本土話培育,已經基本接近成功了。以後隨著一代代的改良,收成會越來越好。
趙安的夢想,是天下人再不受飢餓所累。
這讓蕭靖慚愧無地。
覺得自己與趙安相比,完全就是一個拈不上筷子的傢伙。
難怪二叔會安排這樣的一場會見,
這純純的就是二叔讓趙安來教育自己啊!
權勢、地位都如過眼煙雲,而人再強大,終也有死的一天,可只有實實在在為千萬百姓謀福利的功績,會隨著史書永垂不朽。
趙安差不多已經做到了。
而自己,到現在為止,又做了一些什麼能讓人記住的事情呢?
思來想去,蕭靖突然發現,好像並沒有。
在宮中與趙安一起吃了一頓據說所有主食、菜疏都是趙安自己種植出來的晚宴之後,蕭靖神色難定地回到了他二叔的家。
而此刻,在驛館之中,拓拔揚威也剛剛在禮部官員的陪同之下完成了一天的參觀。
今天拓拔揚威參觀了兩個地方。
燕子磯武院以及軍糧製作工坊。
兩個地方,都讓拓拔揚威震驚不已。
武院的規模太大了。
而武院培養將領的模式,也讓拓拔揚威耳目一新。
他甚到在其中的一切課堂之上,聽到了他們當年與遼軍在眩雷寨作戰時的案例分析。
西軍的武將,識字的還是鳳毛麟角,而宋軍的軍官們的素質,卻正在有質的飛躍。
本身就可稱之為儒將的拓拔揚威,很清楚這裡頭的區別的。
經驗是好東西,便光有經驗也是不成的。
總結,提高,實踐,機變,這些東西缺一不可。
宋軍正在系統性地把自己的將領們往這個方向上培養。
軍隊的地位,也在飛速地提高,這與蕭誠一直以來的努力分不開。
其實在現在的江寧新宋,以文御武的策略並沒有變,但是雙方的分工卻更加明確了,各理其事,互相制約又互不干涉,武人的地位在得到極大提升的同時,他們的戰鬥力也正在飛速地提升。
義務兵制度,職業兵制度,團練民兵制度等各項確保大宋武力的軍事制度看得拓拔揚威眼花繚亂。
他把每一天看到的東西都詳細地記錄了下來,有些他也一時看不懂,只能等回去之後再慢慢研究了。
反正蕭二郎這傢伙,不管幹什麼事情,都不會做無用功。
眼前的,中期的,長遠的,那傢伙向來都是兼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