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的第二個要求,可比第一個要求難度高多了。
打垮對手或者並不難,但要把對手擠壓到盧本安統率的中軍方向,難度則大大提高。
高迎祥是想一舉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特別是這一次盧本安帶來了一萬多遼軍主力,如果能將這一萬多遼軍主力吃下,即便是耶律珍也會心痛不已,短時間內休想緩過勁兒來。
而曲珍如果再麼了這一萬多精銳,那他的趙政權,便可以倒計時了。
倒是偽齊劉豫,損失個萬把人,還不會傷筋動骨。
長嶺鎮,盧本安中軍行轅所在,一名名將領縱馬從內裡飛馳而出,然後奔向各自的部隊駐地,這一場集結了超過五萬戰兵,十萬民夫的大決戰,使得每個人的神經都繃緊了起來。
對面似乎並沒有反應過來,仍然在京東方向上集結兵力,這讓聯軍上上下下,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盧本安並不開心。
對於他來說,這一場戰事,其實是失敗了。
戰前想要達到的目標,基本上都沒有實現。
耶律珍是希望把商丘、宋城這些地方打個稀爛的,而在這個過程之中,能夠消滅宋軍的幾支精銳部隊就最佳。
現在駐紮在商丘的白羽軍魏武,駐紮在徐州等地的高迎祥部,都是蕭誠從西南帶出來的老底子,只要消滅其中的一支,便能讓蕭誠的勢力大減。
而蕭誠的勢力被削弱,宋國內部反對他的勢力便會乘勢抬頭。
這一場戰事,既有軍事上的目的,也有政治上的目的。
可現在,沒有一條得到實現。
白羽軍員然損失不小,但還遠遠達不到傷筋動骨,對手軍隊的堅韌讓盧本安驚歎不已。在自己發動的突然襲擊之下,最初與自己接戰的那些宋軍部隊的頑強抵抗,使得己方前進的速度完全達不到預期,也讓宋軍迅速地完成了軍事上的部署,將戰事拖進了相持階段。
這最後的一擊,是盧本安想要挽回顏面的一次行動。
事實上,鎮南王耶律珍已經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
在耶律珍看來,一旦戰事拖入到了相持階段,再打下去吃虧的,一定會是聯軍方面。後勤上的不
繼,會讓聯軍在戰場之上吃大敗仗的。
而像趙國,實在是經不起再一次的大損失了。
耶律珍還不想損失掉這把刀子。
但盧本安扣下了傳令的使者,悍然集結軍隊,準備這最後一擊。
耶律珍遠在析津府,鞭長莫及。
只要自己這一仗贏了,那回去之後說什麼都有道理!
要是輸了?
自己當然不會輸。
盧本安重重地吐出一口氣。
耶律珍是承天皇太后的盟友,而自己,可是承天皇太后的心腹嫡系。
如今耶律珍是鎮南王,而自己則是河北路總督,雖然也受耶律珍節制,但卻也不必事事都聽耶律珍的。
這一仗打贏了,自己在曲珍和劉豫兩人的面前便更有話語權,有了這二人的大力支援,在南方與耶律珍分庭抗禮也不是不可能。
想來承天皇太后也樂於看到自己能夠從耶律珍手裡分走更多的權力。
說到底,耶律珍雖然支援承天皇太后,但他仍然是帝黨,而以盧家為代表的遼國漢人世家,卻是徹頭徹尾的後黨。
六年之後,帝黨必然會想要皇帝親政。
而六年之後,承天皇太后也不過三十出頭呢!
權力這東西,握在了手裡,誰又願意放手呢?
即便是聰慧如承天皇太后那樣,也一樣脫不出這個桎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