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杞是監察院的上卿,如果單單從隸屬關係上來講的話,不僅是所有的御史,便是連知秋院也應當是他的屬下。
當然,由監察院少卿吳可統率的知秋院,壓根兒不會理會鄭杞。
但鄭杞亦然很快活。
毫無疑問,這個位子是為他量身打造的。
他這個人過去就不應當去三司使理什麼財,這不是他最擅長的。
他最擅長的,是噴人,以及找碴兒。
蘇州民亂,襲擊了稅務署,搶了聯合錢莊,連蘇州府衙都被一把火燒了,持續了一夜的混亂,造成了十數人死亡,上百人受傷,可謂是數十年來從來沒有過的大亂,朝野上下震驚。
這樣的事情,自然是要查一個水落石出的。
鄭杞還沒有出發,江寧便已經有很多的聲音發了出來。
大意便是指由首輔蕭誠主導的一系列變法,惹得天怒人怨,黎民不安,這才導致了蘇州的這一場大亂,如果朝廷還不能改弦易轍的話,只怕這樣的亂子,會此起彼伏,大江以南,將再無寧日。
的確,從目前收集到的情報來看,亂子暴發那個夜晚,不少人喊的口號,還有大量的張貼在城中的揭貼,都顯示著這是一場因為朝廷變法,從而導致民不聊生,完全活不下去才引發的。
但是鄭杞不信。
他在貴州路上呆了很多年。
目睹了蕭誠是怎樣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地方,一步一步地變成了能夠自力更生,一步一步地讓百姓的口袋裡有了餘錢的。
而蕭誠所施行的這些政策,在貴州、雲南等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後在兩廣也開始了推廣。
在這些地方讓老百姓甘之如飴的政策,怎麼到了江南,便成了禍國殃民的東西了呢?
這裡頭自然是有鬼。
鄭杞對蕭誠並沒有什麼好感。
他老子蕭禹不是好東西,他也好不到哪裡去,當年在貴州之時,可是把自己折騰得夠嗆。
但蕭誠在大節之上絕對不虧。
鄭杞是堅定的北伐派,是堅定地想要收復故都,收復幽燕,擊敗遼國的主戰派。
但他又是一個敢於與蕭誠拍桌子打板凳,指著蕭誠鼻子罵得人。
當年,他因此而獲得了巨大的聲望。
在江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毫無疑問地得到了江南一派堅定的支援,讓他當上了監察院的正卿。
在司軍超等人看來,鄭杞,是可以成為他們的朋友的。
但他們有一點不明白,鄭杞這個人,在公事之上,卻是那種一板一眼,絕不退縮,也毫不會妥協的古板之人。
有時候退一步便可以你好我好的事情,這個傢伙,非得要把這個事情最終辦得兩敗俱傷,只是因為他所堅持的那一個原則。
於是在蘇州,鄭杞遭遇了他人生的最大的一次危險。
在得到了皇城司、知秋院的大力支援之後,鄭杞沒用多長時間,便摸到了這一次民亂暴亂的真正的原因。
隨著一項項的證據被收攏,一個個的人證被到案,他距離真相愈來愈近。
然後,便有人上門了。
開門見山,毫不掩飾,開口便是要與鄭杞合作,目的,便是要推翻蕭誠這個禍國殃民的首輔,換上一個能真正拯救大宋的新首輔。
這讓鄭杞哧之以鼻。
現在,還有比蕭誠更合適的首輔嗎?
沒有!
這個人或者跋扈,或者貪權,甚至他娶了一個女商人,也讓鄭杞極是看不慣,但這個人絕對是帶著大家北伐的最佳人選。
因為他能搞錢,而且搞到的錢,全部都歸了朝廷。
他能強軍,在他麾下練出來的一支支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現在頂在南陽、徐州等一線的,可都是來自西南的軍隊。
沒有蕭誠,只怕這大江以南半壁江山早就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