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沒有想到的是,他最終還是拿到了糧食。
不過不是換的,是發的。
那些新來的兵,將原本駐紮在鎮子裡的兵全都關了起來,然後開啟了糧庫,給鎮子裡所有的人都分了糧。
楊二一家四口人,分了足足八十斤糧。
楊二將那條大青鰱送給了分給他糧食的那些人。
那些兵很和善,還跟他道謝來著呢!
這讓楊二對他們很有好感。
以前那些兵,對他們兇著呢!每天不給他們幹活,便不給糧食,稍不如意,便是一頓鞭子。
寒風料峭的十一月八日,沒有任何徵兆的,駐紮在亳州的新宋白羽軍,向趙軍發起了突然襲擊。
一天之內,連下營盤鎮,會亭鎮,濟陽鎮。
這三個鎮子裡,各自駐紮著整整一個戰營的趙軍士卒,可是除了在濟陽鎮發生了激烈的戰鬥之外,營盤、會亭兩鎮,一千人的趙軍,沒有作出任何的抵抗便投降了。
而被宋軍強行押著隨軍而行的這兩地的趙軍將領,在目睹了濟陽鎮在不到一個時辰之內,便被白羽軍全殲的場景之後,都暗自慶幸不已。
幸虧自己有先見之明沒有抵抗,否則濟陽鎮的趙軍下場,便會落在自己的頭上。
那漫天的箭雨,那蠻不講理的大木槌,那生勐之極的刀盾兵,
當然,還有數倍於己的敵人。
至於投降是不是很恥辱這件事,兩位營將一點兒也不覺得。
我可是大宋的軍官,只是被那些奸人裹協而已,如今天軍殺到,收復故土,我當然要立即反正,迎接天軍,光復河山。
我只有功,哪有過?
至於以前那些魚肉百姓的事情?
嘿嘿,誰知道?誰敢說?
而且即便說了,天軍又豈會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十一月八日魏武率白羽軍發起襲擊,十一月十一日,便已經兵臨下邑城下。
而下邑城的城守,卻也算得上是熟人了。
京城禁軍軍官黃海。
黃海不算什麼名人,但他的老子,卻是鼎鼎大名。
曾經的大宋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黃淳。
京城禁軍的扛把之一。
與殿前司親軍都指揮使曲珍兩人地位相當,
而他們的頂頭上司,便是在西北戰場之上死於蕭定之手的太尉張超。
如今兜兜轉轉,曲珍緊抱著大遼鎮北王耶律敏的大腿,幫著耶律敏成功地鬥倒了原趙王崔昂之後得以上位成為了新的趙王。
而黃淳就只能屈居於曲珍之下了。
當然,為了籠絡這位昔日的同僚,曲珍倒也沒有虧待黃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