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邊的鄭吉華、雷德進控制下的地方,因為一直保持著激進的西進戰略,所以武器交易之風更盛。
西軍麾下,人人帶刀,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而蕭定能夠控制住這麼廣大的地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麾下的五千鐵鷂子,二萬步跋子冠絕西北的戰鬥力。
沒有那個軍司有力量挑戰蕭定的統治力。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興慶府這些年來治理西北卓有成效,一條條的政策出爐,讓西北眾多的族裔能夠和平共處,同舟共濟,糧食年年豐收,商業收益步步走高,讓每個人都感到這個日子很有奔頭,跟著大總管很有希望。
民心的向背,人心的支援,這玩意兒有時候看不見摸不著,但他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著。
所以,即便是有些人心裡存在著某些野望,但在這樣的大形式之也,也只能將野望小心翼翼地藏著不敢露出分毫來。
你敢露出狐狸尾巴,絕對有人一刀喀嚓下來,就給你斬得乾乾淨淨。
用張元的話來說,西北這些年來發展得太順利了,總管的基業已經大體奠定,所差的,也就是一次危機,只要能順利地渡過一次危機,那人心的凝聚,必然會再上一個新臺階。那總管的大業,便再沒有任何人能動搖得了。
而眼前的危機,在張元看來,便是蕭定要渡過的天劫。
東受降城已經敗了,陳倉帶著幾千人退回到了中受降城。
耶律環大軍逼近中受降城,遼軍騎兵四出,已經截斷了中受降城與外邊的聯絡,只等眩雷寨的蕭定與蕭思溫的這一場決戰分出勝負。
一旦蕭定失敗,耶律環必然會揮兵猛攻中受降城,近而進軍西受降城,一舉迫近興慶府。
當然,如果蕭定獲勝,耶律環這樣老奸巨滑的傢伙,肯定便是一溜煙兒的退走。
所以,眼前這一戰,對於西軍來說,是極為關鍵的。
也是絕對輸不起的。
所以,蕭定才親自前來。
所以,蕭定才帶來了五千鐵鷂子,兩萬步跋子。
傾力一戰。
看著隨著鼓點之聲步步向前的步跋子,張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這個時候,他算是真正明白了蕭定蕭誠兄弟兩人為什麼都不願意稱孤道寡的原因所在了。
西軍精銳齊出,為的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決戰。
而遼人,只不過是隨意派出的一支偏師而已。
輸了,對於遼人來說,最多能算是一點兒斷胳膊斷腿的輕傷而已。
休養一段時間,便又恢復了。
步跋子是真正的重步兵。
全身甲冑重達三十餘斤,手持長矛,腰上左邊彆著一支鐵錘,右邊插著一柄短刀。
作戰之時,只要佇列齊整,他們連騎兵都敢硬撼。
長矛如林,徐徐前進,壓迫感十足。
即便是佇列被擊散時需要單人作戰,他們的戰鬥力也是相當的強悍,丟掉手中長矛,一手持鐵錘,一手提鋼刀,殺傷力十足。
步跋子與遼軍步卒剛一交鋒,立時便佔到了上風。
將遼軍步卒壓得步步兵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