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時就在歷練——
見識二府三州的風土人情,心靈更加厚重。
跟綠林上的惡賊、大豪比拼,磨礪《鴛鴦刀法》。
三年後。
陳一平在‘陽氣武道’上就已經快要達到‘通力境’圓滿,這份進度不可謂不快,畢竟前後才五年半時間而已,而且陳一平還有一半時間不在,真正修行只有三年不到。
不算潛能加點,不看屬性,僅從武道境界上來看,陳一平能在兩三年間逼近‘通力境’巔峰,進度同樣不算慢。
當初周彪習武也不過如此。
當然。
周彪當時並無通意境高手貼身指點,各種秘藥也缺,全憑自身,各種條件遠比不上陳一平。
周彪是真天才。
陳一平只是偽天才。
心念劃過。
陳一平繼續往下聽。
“舊紀元的習武者靠的是下山歷練,新紀元的武者則有新的形式。比如武道大學中,就有層出不窮的各種賽事,小到一個班級一個年級一個學校,大到武大爭霸賽,所有的武大在校生都可以參加。他們在擂臺上盡情廝殺,上有資深級武者甚至專家級的武術家壓陣,保證不出人命,又能及時的做出關鍵性指導。下有許多醫護人員各類頂尖的醫療裝置醫療物資,快速治療傷勢。以現代化的醫療技術作為保障,哪怕斷胳膊斷腿也能當場救回來。你想想看,在這樣高強度的比拼下,那些武大學生畢業後該有多麼恐怖?”
武大!
擂臺賽!
這就是215培養學生的最主要手段。
許多武術大師、武道宗師都認為,武者不是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殺出來的,因此215現今89所武大彼此間的火藥味極濃,每年都會有一次大比武,殺的天昏地暗,損傷慘重。
醫療!
這是一所所武大資金消耗的大頭。
“武大有資源,耐得住這麼造,所以武大學生得天獨厚。”
“比如你那個老同學蔣業東,他在金陵武大學習一年,短短一年就成了F級武者,而且戰力不俗。”
馮楚談及武大,提到武大學生,言語中都頗有羨豔。
當今世道,加入武大才算武者正途,那些武大學生比他們這樣的社會武者不知道少走多少彎路,一個個可謂天之驕子。
“資源!”
“包含物資、師資。”
“而且每一所武大成千上萬的武者、準武者匯聚一堂,習武氛圍也遠不是哪一家武館區區數十業餘級準武者學員能比。”
陳一平這時總算知道為何民間武館也能習武,但社會上卻人人都想上武大。
“那我們社會武者呢?”
“我們怎麼辦?”
陳一平忍不住問。
但其實他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