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科室不說,神經內科的鮑主任得知田路回國的訊息之後,特意跑過來一趟,拉著田路請他吃了頓飯。
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本來就是聯絡極為緊密的科室,尤其是神經外科的患者,很多都是由神經內科確診之後再轉過來的,因此田路倒也不敢擺什麼架子,吃了鮑主任的這頓飯,確定以後有機會一定合作之後,他也得到了鮑主任信誓旦旦的保證:別的不說,至少以後神經內科有手術指正的癲癇患者,那是一定會轉到神經外科來的!
醫院這邊如此,神經生物學研究所那邊就更不必說了。
研究者們對基礎雜誌的關注度,自然不是臨床醫師們可以比擬的,尤其是《nature》《science》和《cell》這三個系列的雜誌,更是大家矚目的焦點。
很多時候,大家在評價一家大學或者研究結構總體實力的時候,往往就喜歡用一年發表的文章總量來計算。當然,現在大家一般都是統計發表sci文章的總量。而評價一家學校或研究機構高階成果數量的時候,往往就會把目光集中在cns三大系列上面。
因此,每年年末的時候,都會有人專門去統計每個大學或者說機構在《nature》上發表的文章總數,在《science》上發表的文章總數。。。。。。
雖說主刊才是大家最看重的,但是在各個專業領域,子刊同樣也是分量極重。所以田路兩篇文章的發表,甚至在整個基礎醫學院都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而且隨著文章影響力的漸漸擴散,田路的名字,在華國神經醫學領域的影響力也迅速的增長了起來!
就像今天,回國後第一天來到實驗室,就有三份邀請函擺在了田路的面前。
放下三份邀請函,黃巧巧抿了抿嘴,笑嘻嘻的說道:“老師,這都是這幾天打過來電話,然後發來的傳真。另外還有一些,說是等您回來了之後再打過來。”
三份都是學術會議的邀請,這對於剛剛從哥本哈根回來的田路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只是掃了一眼之後,他的眉頭就深深的皺了起來。
去,對田路來說有些浪費時間,但是不去的話,怎麼建立自己的人脈?
可想而知,田路將來的研究規模會越來越大,經費暫不考慮,恐怕很多研究都需要大批的機構參與進來,如果不在事先就建立足夠親密的聯絡,將來怎麼說服別人?雖然說田路現在和許多國外的研究機構開始了合作,但是無論怎麼說,他的根基還是在國內啊!
“怎麼,田老師在猶豫去不去嗎?”
一旁的鄭業瞟見了三份邀請函,笑呵呵的問道。
田路有些苦惱的點了點頭道:“是啊,去了,肯定會耽誤正常的工作,但是如果不去的話,將來想邀請人家幫忙的時候怎麼說?”
“是這個道理。”
鄭業點頭笑道:“咱們基礎的研究專案,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和別人合作的,單打獨鬥很多時候太慢了,想要快速積累起足夠的資料量很不現實。”
頓了一頓,鄭業接著說道:“都不去不行,不過都去的話恐怕也不太現實,我個人覺得,雖說您在國內的影響力有限,但是以您現在的成績,完全可以無視那些小型的會議的。您可以選擇性的去一下,比如那幾家國內實力最強的研究機構,以後合作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另外還有國內最主要的學術組織:神經科學學會,也是應該搞好關係的。”
“神經科學學會?”
聽到這個名字,田路心中一動,連忙翻開了第三份邀請函。
這是今年神經科學學會年會的邀請函。
伸著脖子瞧了一眼,鄭業又是點了點頭笑道:“就是這個學會,在神經科學研究領域,它就像華夏醫學會的專科學術委員會一樣。”
鄭業的解釋,讓田路馬上就明白了這個神經科學學會的分量。不過相比之下,神經科學這個概念可是大得多了,所有和神經相關的領域都包括在其中,當然也包括田路現在從事的神經外科和神經生物學兩個領域。
好歹也是在神經生物學研究所幹了那麼多年,很多事情鄭業還是比較清楚地,接著笑道:“丟擲掉臨床,其實國內搞得起神經科學研究的,無非就是中科院,大學的院系或者研究所,我覺得您可以在這裡面適當的發展一下,對將來是絕對有好處的。”
“好吧!”
聽了鄭業的解釋之後,田路不再猶豫,當機立斷的下定了決心:“巧巧,幫我給對方回覆一下,就說我同意去參加這次的學術年會!”
。。。。。。。。。。。。。。。。。。。。。。。。。。。。。。
今天晚上狀態實在不佳,兩章感覺都不好啊,鬱悶。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一百九十五章 影響力)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