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蓋這所實驗大樓的時候,學校考慮的比較長遠。所以規模是很大的。但是因為京師大學醫學院很多研究所和實驗室現在自己的地方暫時還夠用,甚至一些牌子老,規模大的還有自己的獨棟樓,所以直到今天,實驗大樓依舊沒有用滿,最頂上的三層樓至今還是空著的。
田路不想讓自己的實驗室併入學校的編制,所以如果想用一層樓的話,肯定是要付租金的,不過這一點對田路來說倒是問題不大,關鍵是隻有留在實驗大樓裡面。和其他系所能夠離得近,這對田路來說是比較重要的。畢竟以後很多地方,和其他實驗室可能都會有合作的地方。
有了必要的條件之後,更重要的就是人才了!
在實驗室這邊,除了神經生物學基礎科研領域的研究者之外。還需要那些最基礎,同時也是數量最多的實驗技術人員。
兩者缺一不可!
研究者們擬定科研計劃,制定實驗方案,但是具體的工作如果讓他們全部負擔起來的話也是不太現實的,這時候就需要實驗技術人員了。
在這方面,京師大學醫學院有基礎醫學八年制專業。同時也有著醫學實驗等專業,如果從長遠來看,從這些專業的學生裡面選一些佼佼者,然後從頭開始培養無疑是適合田路的。但是就眼下來看,這個方案卻也是效率最為低下的!
至少在近兩三年,田路必須要考慮引進一些人才了。
這也是當初田路選擇京都落腳的原因之一。作為華國的文化科技中心,京都有醫科院,京師大學,京都醫科大學,還有軍事醫科院四大醫學系統,而其他的生物科技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絕對不缺實驗技術人員,就是出色的基礎醫學學者絕對數量也是不少的,只要給的條件夠好,工作崗位也夠有前途,絕對不愁沒人來的。
另外一方面,考慮完實驗室的人才引進,神經外科的人才培養計劃也就要提到日程上來了。
基礎醫學的進步,向來和臨床醫學是密切關聯的。
血腦屏障的研究太過龐大,而且各種藥學實驗需要耗時太長,暫且不提,但是在組織了七家機構參與的國際合作研究之後,年底資料量就足以支援田路開展難治性癲癇手術治療的臨床試驗了。
當然,這可能是最安全,同時也是最不可能失敗的臨床試驗了。
一旦試驗成功,甚至說一旦開始臨床試驗,對於神經外科醫師的需求量就會瞬間大增,除了常規的科室工作之外,田路在難治性癲癇工作上開展需要至少一個團隊!
這上面,雖然田路有了其他的安排,但是自身的強大也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距離冷冽的退休又近了一年,田路必須未雨綢繆,現在就要考慮神經外科的發展壯大問題了。
事情繁多,思緒自然就是一團亂麻,田路一會兒想到東,一會兒想到西,總覺得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多如繁星,但是時間卻又少之又少,不由得頭疼了起來。
嘆了口氣,田路正打算起身出去透口氣,身上的手機突然響了。
拿起來一看,是來自英國的號碼。
田路心中一動,連忙接通了電話:“喂,您好,我是京師大學醫學院田路。”
“田先生您好,我是《nature》雜誌的編輯保羅。”
電話那頭傳來了保羅熱情而興奮的聲音:“咱們本月的雜誌已經出版了,您的兩篇文章都在上面,我給您準備了十本樣刊,剛剛已經快遞出去了。。。。。。”
。。。。。。。。。。。。。。。。。。。。。。。。。
非常不好意思,仍然卡文中,這兩章感覺很差,覺得通篇廢話,讓我好好考慮考慮,下一章會比較晚,大家莫等。(未完待續!~!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一百八十四章 擴軍的打算)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