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像急救時最常用的心肺復甦一樣,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國內,最新的指南都將基礎生命支援的程式從傳統的A(保持氣道通暢)-B(人工呼吸)-C(胸外按壓),改為了C-A-B,可以說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這個修改絕對不是一堆專家坐在一起憑空想象,然後開個會研究一下就決定的,而是透過五年時間的應用實施,得到了充分的證據之後,才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田路腦海之中的知識也是如此。
比如預防術後的癲癇,你術前用什麼藥物,術中要進行什麼樣的處理,術後又要如何預防性用藥和護理,必須要有充足的患者數量作為研究物件,然後統計他們術後癲癇的發生機率,用的的確確降低的資料來告訴其他的醫師,我的這套方案,比你們的,甚至是現在公認的最佳方案還要好!
這項工作,是繁瑣而漫長的。
不說患者數量的積累需要時間,就說術後癲癇也分為立即性,早期性和晚期性,而晚期性又有一年內,十年內,十年外等等,所以這樣的研究,同樣也是要分成各個階段的,比如統計術後七天內癲癇的發生率,一年內的發生率,十年內的發生率。。。。。。
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幾項大規模研究,無不是經過了幾年,甚至幾十年,透過對數萬乃至數十萬例患者的資料採集,才得到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臨床結論。比如歐洲近年來規模最大的高血壓臨床試驗ASCOT試驗,暫且不提它隱藏的商業味道,單隻說歷時數年,近兩萬名試驗物件,其結果只是為了證實服用鈣通道阻斷劑氨氯地平為主的降壓方案和常用的β阻斷劑為主的降壓方案相比,可以給患者帶來更多的心血管益處。
當然,雖然這樣的研究是田路將來的目標,但是以他目前的影響力而言,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能夠選擇的,只不過是在現有的條件基礎上,進行一些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影響力卻不小的研究,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這項工作,早在開啟科學研究支援系統和醫學文獻支援系統之後,就已經開始了。
之所以在完成了所有的學習任務,開啟了所有的分系統之後,田路在舊金山的生活依舊緊張而忙碌,除了住院醫師的工作確實很多之外,田路還把其他住院醫用來學習的時間,分出相當一部分用在資料的收集上了。自己做過,或者參與過的手術自然不用提,五年間,每天神經外科做的手術,事後田路也都會把所有的資料錄入系統之中!
儘管有系統錄入功能,但是僅僅就是這麼一項工作,每天仍然要花掉田路半個小時以上!
這些資料,就是田路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節後凌菲菲的這臺手術,就是田路實施自己計劃的第一步!
很多時候,在舊金山醫學中心的履歷是很管用的,田路把系統中的知識總結出來一些,交給冷冽,就推說是那邊最新開始進行的探索,想必也不會引起任何的懷疑。而且如果冷冽所說不錯,附二院進行類似手術確實不多的話,恐怕對方接受起來就要更容易一些了。
唯一需要田路傷腦筋的,就是決定拿哪些東西出來。
把醫學文獻支援系統中往後推十年,田路就在這浩如煙海的文件之中一篇一篇的瀏覽了起來。他不僅僅是要考慮現有的技術條件可以實現的,還要考慮國際上已經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中,有哪些已經提示了後續的結果,可以推匯出來的結論。
這可是一個技術活!
忙了一個下午之後,吃過晚飯,田路就又鑽回了臥室,雙手就像抽風手一樣,在筆記本鍵盤上瘋狂的敲打了起來。。。。。。
。。。。。。。。。。。。。。。。。。。。。
好不容易看到有催更票,去一看,嚇了一跳,我最近七天更新量五千多字,原來每天能寫這麼多啊!
另外,偶爾去老書那裡看了看,發現了江風平兄的長評,心中很是感動,那是我的第一本書,雖然很不成熟,但是很高興你能喜歡。
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