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點頭,田路預設了端木彥的說法,如果是為了錢的話,他大可以留在美國,無論是作為神經外科醫師,還是加入其它的研究機構,收入絕對都是頂尖之列,哪像現在,租個房子都要考慮再三?
得到田路的肯定之後,端木彥接著說道:“但是小科室的病源有限,收入也就有限,要是搞學術的話,一是申請不到太多的經費,二是企業也不太願意資助,很難辦的!”
“企業資助學術活動?是像國外那樣,給醫院捐款,資助相關的研究麼?”
這下子,田路終於成功的被端木彥挑起了興致,熱切的問道。如果真有這條路子的話,可是解決他的大問題了。
“當然不是。”
端木彥搖了搖頭,失笑道:“國內可沒有那麼大的手筆,只有極少數的醫院和科研機構才能得到這樣的資助,而且多是在和企業相關的領域。我說的資助,是指一般的情況,比如說資助醫生們參加學術活動的費用,或者說,是協助他們主辦學術活動的費用。”
見田路臉上的表情似乎是有些迷茫,端木彥笑了笑,耐心的解釋道:“咱們換個說法,我先問問你,京都每天都有大批來自國內各地的病人來看病,那麼作為一個外行人,他們會怎麼挑選醫院?”
“應該是靠口碑,或者名氣吧。”田路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端木彥點了點頭道:“好,那麼我接著問,他們的名氣是怎麼來的呢?”
“呃。。。。。。”
田路怔住了。
靠廣告?
除了那些民營的醫療機構和小醫院,有誰見過那些大醫院做廣告的?
靠口碑?
如果是本地人還好,外地人誰知道千里之外的醫院哪家好?
見田路臉上的表情似乎有些茫然,知道自己這位同學這些年一直專注於學術和學習,可能從未考慮過這些問題,端木也就不再打啞謎了,笑著說道:“其實,現在得到這些資訊的途徑很多,比如電視新聞或者健康節目,比如網路,比如病友的介紹等等,但是很主要,也是很有效的一個途徑,就是下級醫院,或者說外地醫生的介紹!”
“啊?對啊!”
田路頓時恍然大悟。
如果在本地能治好的疾病,人們自然不會跑到外地去看,那麼,如果在本地醫院沒法治的話呢?醫生一般就會對病人說,你可以去市裡,或者是去省會試試。而如果省會的大醫院沒有把握,就會轉而給病人提出建議:京都或者長海的某某醫院這方面很有權威,你可以去那裡試試。
很多病人就是靠著這種方式,瞭解到了具體的資訊,千里迢迢的來到了大城市,在那些醫院掛號處排起了長龍。
這一點,無論是國內還是美國,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一些人來說,在公眾中的名聲很重要,比如那些專注於健康科普的專家,人家就是靠這個吃飯的,所以會寫書,上電視來提升名氣。但是對於一般的臨床專家,或者說臨床科室來說,更注重的是在學術界的地位。”
端木彥微微一笑,最後下了結論。
“這,才是他們的立身之本!”
。。。。。。。。。。。。。。
嗓子疼的口水都咽不下,晚上就休息了。
今天只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