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篆,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模的清掃。
“當他在為第16窟清掃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
“開啟後,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
“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
觀眾們都是感到無比意外。
“藏經洞的發現,竟然是偶然?”
“這小道士的運氣,也是沒誰啊。”
“就是啊,原本只想掃個地,誰知道竟然發現如此重要的寶藏。”
“只能說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神奇!”
看著眼前的景象,葉秋不禁道:“其實莫高窟最珍貴的事物,不僅僅是那千座雕塑、萬平壁還有我們眼前的這些書籍,或許這些書籍還要更加珍貴。
井川裡予情不自禁的問了一句:“什麼,書籍最珍貴?”
這一下,觀眾也都不理解了。
這些壁畫和佛像,難道不比書籍珍貴?
葉秋道“在歷史的過程中,繪畫書法可能是後人摹的,史書可能被後人改過,大多事實真相已在歷史的流傳中泯滅了。”
“但莫高窟留下的這些史書不是,它太清晰、詳細了,而且記載的非常真實。”
“假如沒有莫高窟的這些文獻,現在要看吐蕃的歷史,只能看短短几頁的傳記。”
“假如沒有敦煌石窟,唐代的壁畫繪畫書法,因為五代時期的遺失和損毀,將成為永遠的空白。”
“我們也永遠不會知道史書中記載的太平盛世、禮儀。”
……
聽完葉秋說的話,觀眾們全部陷入了沉默。
葉秋說的對…
為什麼歷史得以傳承,其中最重要的載體,不就是書籍嗎?
如果沒有書籍,沒有文字記載,古代的很多東西,將無從考究。
因為,可見書籍的重要性。
突然。
葉秋認真道:“只是有點可惜,莫高窟最重要的東西,已經全部流傳到了國外。”
“最好的經書在米國,最好的文物,在阿三國。”
“目前莫高窟所有的東西,都是無比散亂的狀態。”
聽到這話,所有觀眾都是不由一愣。
“不是吧!”
“最好的東西,竟然全部在國外!”
“現在莫高窟的東西,全部都是散亂的??”
井川裡予表情同樣難以置信。
“葉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為什麼最好的東西,都在國外了?”
井川裡予追問道。
葉秋道:“當然是因為發生了某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