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櫃檯的工作人員顯得很淡定:“先生,我們不會強買強賣,這上面就這點鑲嵌的金子徽標值錢,獎盃可不值錢。我們的報價只能給到一千八,不能再多了。”
文化不值錢。
孫冰早早就知道這個道理,但當真的要用錢衡量獎盃價值的時候,他的內心還是產生了強烈的不適感。
雖然不捨,孫冰還是賣掉了獎盃。
孫冰知道,如果讓女兒發現她視若珍寶的獎盃被孫冰換了錢,那肯定是一種不小的衝擊。
所以在回去的路上,孫冰又去兩元店買了一些仿品,雖然做工粗糙了一些,但經過孫冰的雕刻打磨,已經做到了以假亂真的水平。
這麼長時間以來,孫冰不管窮困成什麼樣都沒有動過獎盃的念頭,作為一個搞藝術的人,他內心總覺得,如果賣了獎盃就等於背叛了藝術。
但現在,孫冰動搖了,他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也就無暇顧及那些文藝的念頭了。
孫冰還是有底線的,他沒有動女兒的獎盃只把自己的獎盃拿去賣了。
為了不讓女兒看出來,孫冰幾乎把畢生的雕刻技藝都展現了出來。
仿品的每一個細節,孫冰幾乎都重新做了修整,力求跟原來的一樣,但孫冰忽視了一個事實,有些時候,越是刻意反倒越容易漏出破綻。
兩千三,離學費三千五還有一千二的虧空。
好訊息是,之前給一名老畫家雕刻的一枚和田玉印章,客戶很滿意,在一千塊錢加工費的基礎上多給了孫冰一千塊的“小費”。
拿到錢,孫冰毫不猶豫的轉給了張老師。
還沒忘囑咐張老師:“小妮的舞蹈就交給你了,謝謝了。”
孫冰其實並不擅長玉雕,就像孫冰曾經也不擅長冰雕一樣,為了賺錢,孫冰不得不接一些自己能力之外的活兒。
玉雕跟冰雕完全不同,雖然對玉石的質地瞭解很少,但孫冰還是在網上買了很便宜的打磨工具。
沒有了解,那就一點一點的磨,擔心設計的樣式不夠好,那就一句一句的跟客戶聊。
就像女兒孫小妮說的那樣,在孫冰擅長的雕刻領域,他宛如天才一般。
雖然交上了學費解決了眼下最大的困難,但孫冰心裡的挫敗感無處躲藏。
五年前,他第一次拿著獎盃站在舞臺上的時候,所有聚光燈都聚集在他的身上。
那是孫冰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他下意識的以為這種輝煌會一直持續下去。
可就在孫冰走下領獎臺的時候,頒獎嘉賓洪師傅就走了過來,一句話讓孫冰的所有幻想成為泡影。
“你不拜名師,不加入任何圈子,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小的。”
看著對方趾高氣昂的樣子,孫冰很不屑。
作為一個雕刻專業的高材生,孫冰對某些現象還是有一些瞭解的。可當時的孫冰還算年輕,對這種行徑感到不恥。
之後,孫冰的人生就走上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