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八年、春、二月十九日。”
這封委任狀,只有短短一百多字。
小澤天佛唸的很快,兩分鐘就讀完了。
在他話音落下的幾秒之後,會議室內就響起了熱烈地鼓掌聲。
陳真熱情地鼓著掌,心裡卻翻起滔天巨浪。
如果說張少帥選出人生中最後悔的決定,那一定是中東路事件,一定能排到前三件。
中東路,又稱東省鐵路、東清鐵路,是以蘇境內赤塔為起點,以海參崴為終點的一條鐵路,全長2186公里。
其中在中國境內的一段是由滿洲里到綏芬河的幹線長1484公里,以及由哈爾濱到長春的支線長241公里。
日俄戰爭以後,原支線的長春至大連段為日佔有,改稱南滿鐵路。
根據中俄協定,鐵路經營業務由中俄共管。
年輕氣盛的少帥掌權之後,便嘗試著首先從蘇聯在北滿地區所佔有的特殊權益著手,來實施其收回東北權益的計劃。
中方的中東路督辦兼理事長呂榮寰接受指令,就中國在中東路的權力問題,向蘇方的副理事長池爾金提出嚴重交涉。
蘇方不僅不理會,反而進一步霸佔了機務、車務、總務、商務、財務、進款6個主要處的處長職務。
僅同意將印刷所、圖書館、天文臺等次要崗位讓與中方。
少帥在南京方面支援下,決定放棄和平交涉的方針,準備以武力解決問題。
而後張少帥直接下令,軍警搜查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監視總領事及館員。
之後更是下令強行接管中東路,解除蘇方人員職務,逮捕蘇方職員200餘人,將包括正副局長在內的60餘名蘇聯人驅逐出東北。
奉系跟蘇聯打了三個月口水戰之後,10月12日,終於爆發了著名的同江戰役。
蘇軍凌晨出動飛機25架、軍艦10艘、機關炮車40餘輛,後又增派騎兵約800餘名、步兵3000餘,向同江中國守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奉系海軍江防艦隊頑強抵抗後,幾近全軍覆沒,江平、江安、江泰、利捷、東乙等5艦被擊沉,利綏艦受重傷逃回富錦。
同時團以下軍官17人被打死, 士兵傷亡約700餘。
戰至午後3時,蘇軍奪取了同江縣城,中方守軍被迫退守富錦。
由於蘇軍隨後很快後撤,南京方面堅信蘇聯短期內不可能發動大規模進攻,因此態度上依舊不做妥協。
結果,從11月17日開始,蘇軍分東西兩路再度大舉進攻。西路主攻滿洲里和札蘭諾爾,東路分別指向綏芬河和密山縣,並轟炸了牡丹江。
東路就深人百餘里,打下了密山縣,並進至JMS以北牡丹江以東地區。
西路更是由滿洲里、札蘭諾爾,經嵯岡一氣攻陷了海拉爾。
HLJ守軍韓光弟旅全軍覆滅,旅長及團長均告陣亡;梁忠甲旅則因突圍不成被迫投降。
僅西路兩旅守軍被俘者,就已上萬,其他人員和財產損失更是難以計其數。
這場衝突持續近5個月之久,雙方動用的一線兵力超過20萬,其中東北軍出動十多萬,蘇聯出動8萬。
戰後統計東北軍傷亡2000名,被俘7000餘名。
而蘇軍損失甚少,只被擊斃143人,失蹤4人,受傷665人。
這也讓關東軍情報部門看出了奉系外強中乾,但也沒有立刻行動,而是四年之後,悍然發動北大營偷襲。
如此重大的外交變化,前期的兩方協商工作,至少需要一兩個月之久。
為什麼北方局沒有接到風,難道共產國際也不知情?
甚至在情報市場內,都沒有一點風聲傳出。
保密措施,算是防範到家了!
陳真的腦海中,這些問題如同小蜜蜂一般,在不停地嗡嗡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