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河北境內和平津地區駐有步兵22個師另2個旅,並騎兵4個師及特種部隊。
張少帥於1932年10月組織了以北平分會參事柏桂林及工兵人員組成的陣地構築委員會,指導熱河境內的陣地構築。
其陣地編成:第一線由赤峰經建昌營、建平、葉柏壽、大城子至界嶺口內,線上共有6個據點,每個據點有2個支撐點。
第二線由赤峰經樓子店、西橋頭、三十家子至喜峰口,再於大城子、三十家子間築成斜交陣地。
但由於天寒地凍、土質堅硬,開掘困難,且材料器具缺乏,工事構築進展十分緩慢。
熱河省主席湯玉麟曾派代表參加偽滿洲國建國會議,但畏於全國人民的義憤,不敢公開降敵。
關東軍見誘降不成,乃決心以武力佔領熱河省。
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及其正、副參謀長小磯國昭和岡村寧次等為了將華北方面中國軍隊的主力牽制於冀東地區,以使其進攻熱河容易,並保障其進攻部隊之側背安全。
從1932年夏季開始,不斷在山海關和遼寧與熱河交界處製造事端。
10月,發生了偽滿警察非法進入山海關城、與東北軍士兵衝突的第一次“山海關事件”。
12月8日,又發生了日軍裝甲列車炮擊山海關的第二次“山海關事件”。
1933年1月1日23時,日軍山海關守備隊長落合甚九郎派人在營院內投擲手榴彈並鳴槍數次,卻反誣中國軍隊所為。
即以此為藉口,向中方提出4項條件,蠻橫無理地要求中國軍隊、警察及保安隊撤出山海關的南關及南門,由日軍進駐。
遭到東北軍拒絕後,日軍於2日晨強佔南關車站,並將中國警察繳械。
上午9時開始攻城,被守軍擊退。日軍第8師團即向第9旅送來最後通牒,要求中國軍隊立即撤出山海關。
10時,日第8師團一部兵力乘4輛列車,在3輛鐵甲車護送下到達山海關,10分鐘後與其守備隊在飛行第1中隊5架飛機支援下共同發起進攻。
守軍沉著應戰。戰鬥至17時許,日軍受挫退去。
當晚,武藤信義命令第4旅團長鈴木美通:“一併指揮隨著事件發生而準備出動的各部隊及由步兵第16旅團增派的部隊,與山海關守備隊協力奪取該地。”
3日晨,日第8師團一個多旅團的兵力在15架飛機輪流支援下對山海關南門展開猛烈的攻擊。
日海軍第2遣外艦隊的艦炮亦從山海關以東的海面上對中國守軍進行轟擊。
激戰至14時,東南城角被日軍突破,團長石世安組織反擊未能奏效,第1營營長安德馨及第2、3、4、5連連長先後戰死,2個營的官兵已傷亡殆盡。
石世安率餘部於15時從西水門向石河西岸撤退。日軍於當日佔領了山海關,4日攻佔五里臺,10日攻佔九門口,控制了關內外的交通要道。
武藤信義於1月28日下達了進攻熱河的預先號令:命第10師團派部隊接替第6師團的防務。
命第6師團、騎兵第4旅團、第8師團、混成第14旅團、33旅團分別向通遼、彰武、打虎山、錦州、綏中等地集結,做好進攻熱河的準備。
擔任進攻部隊的參謀於1月30日和2月1日乘飛機偵察了熱河地區的地形。
戰爭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