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從茅草屋的少年到皇覺寺的行僧,從滁州的刀劍到鄱陽湖的烽火,他經歷了無數磨難,忍受無數痛苦,不畏強權,可以說朱元璋見過的死人比胡惟庸見過的活人都多,這下胡惟庸明白了,為什麼李善長不願與朱元璋為敵,不是他沒有權利的慾望,而是他心裡的畏懼。
而此時後悔已經太晚了,就一條路走到黑把。
洪武十二年十月,占城國派使節來南京進貢,但胡惟庸沒有把這種訊息告訴朱元璋,當使團來到京城朱元璋才知道,可以說這是有損大國風度的失敗外交。
朱元璋厲聲呵斥胡惟庸和汪廣洋,此刻胡惟庸和汪廣洋低頭認錯或許朱元璋會原諒。
可是這個時候,胡惟庸和汪廣洋卻把責任推給禮部,他們以為這樣可以把自己甩得乾乾淨淨。
朱元璋怒了,徹底被激怒了,他直接處死汪廣洋,然後禮部主要負責人和胡惟庸一起下了大獄,責任很明顯,不是你就是他,一起抓了一定沒錯。
朱元璋終於要動手了,此時胡惟庸黨裡得塗節站了出來,他是胡惟庸的親信,也是胡惟庸作惡多端的幫手,他眼見胡惟庸不行了,立馬變節,把胡惟庸的所有陰謀上報給皇帝。
於是憤怒的大明皇帝處死胡惟庸,夷其九族,然後命令徹查,誰參與了一經徹查立馬處死。
胡惟庸案件,是“洪武四大案”中的第一大案,也是朱元璋開啟誅殺功臣的先河。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胡惟庸謀反這件事,才使得朱元璋對功臣們極度不相信,從而開啟了殘殺模式。
在誅殺胡惟庸一黨中,有一個人極為特殊,那人便是太子朱標的老師,當今世上的大儒宋濂。
胡惟庸案最終被定性為“逆案”,宋慎參與謀反,以律當斬,株連全家,宋慎的家人因此未能倖免。
朱標聽聞宋慎牽連其中,連忙找朱元璋,請求赦免宋慎的家人,包括在故鄉的宋濂。
但朱元璋認為,謀逆是大罪,家人不能赦免,宋濂必須要為孫子陪葬。
太子朱標為了救恩師一命,想盡辦法懇求朱元璋,但沒有收到效果。
好在還有自己兒子朱雄英,當日朱雄英去御書房前,命人打來溫水,然後親自給老朱泡腳。
平時朝堂政事極多的朱元璋,也停下處理政務,和自己大孫子聊了起來,而朱雄英也把話題往宋濂身上扯。
隨後便為宋濂求起情來,先是說宋濂作為當世大儒,對咱們大明做過巨大貢獻;然後又說,宋濂久居故鄉,孫子做的事情他也不清楚,就這樣殺掉有功之臣,著實可惜。
再朱雄英一番說辭後,朱元璋心中對宋濂的殺氣少了許多,再加上馬皇后的出力勸導,朱元璋這才放了宋濂,僅僅只誅了宋慎一門。
死罪可免,獲罪難逃,他被朱元璋流放到四川。
因為氣候和身體原因,再加上身心上的折磨,宋濂於第二年客死西南,但宋濂的結局比歷史上好很多,最起碼家族中大部分人都保住了性命。
朝堂上風風雨雨,但太子府內,卻是一片祥和。
今日休沐,朱雄英便留在府上,準備同自己兩個弟弟玩鬧。
只是朱雄英還未去尋他們,就聽到外面傳來一聲高喊:
“大哥,不好啦,我和二哥闖禍了。”